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教育随笔

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品德教育
作者:李 莉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1-10 00:14:35 阅读:2026次

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品德教育

 

                                宁德市师范附属小学   李 莉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领会道德观念、掌握道德知识有一定困难,在德育工作中巧妙运用计算机技术,创设良好的道德情境,把抽象的道德概念通过多媒体成为鲜明生动的道德形象。这样学生看得清、学得好、记得牢,容易形成正确行为,同时也有利于优化教育过程,提高道德认识。

 

一、利用焦点访谈,促进品德内化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最有影响的栏目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白是非、感知善恶,可将《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中的片断刻录在光盘上,再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自主评价。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而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也随之提高。借此我们再把《焦点访谈》的节目形式迁移到主题班队会中来,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这一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使学生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如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是美德”这一主题教育时。在课前,针对学校、班级学生存在的不良现象,用摄像机将其吃早餐时,浪费粮食,糟蹋粮食的现象拍摄下来,并在拍摄过程中,让小记者跟踪采访,使其主动参与评价,加深自我认识。此后再通过计算机媒体播放给全班同学看。当看到那么多包子、面包等被随意丢在纸篓里、水池里时,许多学生深感可惜;当看到有些同学将没吃完的食品毫不在乎地倒入桶里时,全班同学都啧啧叹息,当有的学生看到自己形象时,惭愧地低下头。此时组织学生讨论并发表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平时,我没有在意,总以为扔掉一个包子算不了什么,现在看来,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太不应该了!”有的说:这些食品是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再由食品工人辛辛苦苦加工而成的。如果我们不节约,就对不起他们的辛勤劳动。”还有的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八条告诉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我们一定要记牢。大家的生活好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这样,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提高了道德认识,在不断评价中形成了正确行为,同时进一步明白了勤俭节约的道理,加深了对勤俭节约重要性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

 

二、开展辩论比赛,加深思想认识

 

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的观众。来自不同的国家选手旁征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品德教育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情境,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如在开展讨论“真正的友谊”这一话题时,如果光进行伦理性的谈话、学生是难以真正认识和理解的。为此在讨论前,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了经过剪辑的镜头,其内容如下:

 

镜头一:小明生日快到了,爸爸、妈妈问小明要什么礼物。小明想了想说:“我要请几个好的朋友来家里吃饭。他们过生日时,都请我去参加,而且爸、妈都做了很多好吃的。这次我也要请他们来参加。

 

镜头二:同学们各自来到小明家,并把准备的礼物送给小明,小明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把准备的佳肴一道道地捧上桌,而小明和同学们只顾着吃、喝,全然不知父母的辛劳。

 

多媒体播放后,教师又在计算机上设计这样一道讨论题:”小学生过生日,该不该请同学吃饭?随后再把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展开自由辩论。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有的学生自身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于是双方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唇枪舌剑,异常激烈。

 

正方:过生日,请同学吃饭,能使大家 增加了解,增进友谊。

 

反方:请同学吃饭,互相交流,大家确实可以增加了解,增进友谊,但完全可以采取其它方式,如平时交流、活动、游戏等。

 

正方:大人们交朋友经常互请吃饭,感情常常越来越深。

 

反方:大人们有工作、有工资,我们小学生花的钱全是他们辛苦挣来的,不能浪费。再说小学生请吃饭,也给爸爸、妈妈带来麻烦。

 

正方:可是爸爸、妈妈没有反对,常常对同学非常热情。

 

反方:那可能是照顾你的面子吧?再说,爸爸、妈妈不反对,不一定就正确呀!

 

正方:我们是独生子女,平时学习任务重,过生日时互请吃饭、互赠礼品,友谊不是加深了吗?

 

反方:那不是成了“酒肉朋友”“礼品朋友”了吗?这难道是真正友谊吗?……

 

学生在辩论中全体参与,大胆发言,此起彼伏,结果反方用正确的观点驳倒正方,大家形成共识。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澄清了模糊认识,增强了道德评价能力,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品德教育落在了实处。

 

三、自设电视广告、提高思想境界

 

优秀的电视广告融声音、色彩、动作于一体,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有趣味性和人情味。特别是公益广告,有着鲜明的思想倾向,常常以真、善、美打动人们,达到提高思想境界,弘扬传统美德,增强环保意识等目的。由此可见,电视公益广告与品德教肓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为了促进“地球—我们的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投身环保的自觉性。教师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播放一则公益广告:在河边的一座村庄里,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纷纷拿着斧头到山坡上砍伐树木,造房子、打 家具、改善生活。但是,一年年过去,山上的树木不断的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的扩大。终于有一天,大雨连续下了几天几夜,山洪暴发了,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得无影无踪。学生看着画面,入情入境,深受感染。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设计一则关于宣传环境保护的广告语。学生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绿色、热爱地球;爱我地球,人人有责。爱护家园,从我做起;  请记住,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携起手来,共建美好家园;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我们要绿化我们 的地球妈妈,让她越活越年轻,越长越漂亮,越 来越可爱;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名环保小卫士,让地球的山更绿,水更清,人更美……可见把电视公益广告的形式迁移入教育活动中来,置学生于特定的情境和角色中,激发情感,适时导行。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参与意识,使之乐于接受教育,提高思想境界,并付诸实际行动。

 

总之,在品德教育中巧妙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富有情趣、广受欢迎的手段、方式等迁移到教育活动中来,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同时也优化了品德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