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能本语文

让课堂成为“快乐老家”
作者:徐惠华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3-22 15:30:49 阅读:1418次
让课堂成为“快乐老家”
            ——低年级语文课堂激情方法种种
 
作者自我简介
徐惠华,小学一级教师,参加宁德市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结业。从教以来,爱岗敬业,勤于好学,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所辅导的学生有多篇习作在各级报刊发表。先后参加“自主学习”、“学习策略”等课题实验,多次承担县、市级观摩课任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撰写论文,《以迁移促运用》获宁德市论文比赛三等奖,《菜园里》教学设计入编省课改优秀论文集《转变观念,探索“活”教法》。先后获得宁德市优秀教师、宁德市蕉城区先进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如何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领会新课标所提出的“自主”“兴趣”等精神实质?我利用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用教学生活这片“诱惑”人的美景,去吸引学生的感官,使他们能说善做;去吸引学生的大脑,使他们会想善辩。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兴奋、成功的喜悦。
一、巧妙揭题、抛砖引玉
电视节目的预告往往以几个精彩的片断和镜头就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以致使人非看不可。如果课堂伊始,教师也能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突出的片断或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学习的大门。为了能在揭题中激情,教师一定要从多方面想好巧妙的解题方法、语言,激发学生感情。有些课文的课题新奇有趣,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问题的好奇能引发学生学习的需要;由于低年级学生喜欢猜谜、听故事,有的课文可以猜谜语、讲故事的方式导课;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可以用形象动感的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教学苏教版第四册《晚上的“太阳”》时,由于这个课题新颖独特,一写出来,学生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交头接耳、颇感惊奇,我顺势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不是白天才有太阳吗?晚上怎么会有太阳呢?”“晚上的太阳是怎样的?”“晚上的太阳是谁请来的?”“晚上的太阳有什么用?”……根据这些问题展开教学,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中,整节课,他们时而静心读书、眉头紧锁,时而小手高举、小脸通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幽默故事、借词达意
有时,教学内容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不大,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可以巧借他人之手,引起学习兴趣。例如讲标点符号的使用和重要性时,我讲述了古代秀才巧斗地主的故事:古时候,有位秀才在年关时替穷人免费写对联,地主知道了,强迫秀才也为他家写一幅。秀才被逼无奈,想了一想,提笔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因为对联没有使用标点,读起来全靠语气停顿,秀才这样读:“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地主一听很满意,这不正预示着来年做什么都很顺利吗?立刻命人贴在门上。晚上,秀才偷偷在对联上加了两个逗号,第二天一早,地主打开门见很多人围着对联发笑,仔细一看,对联变成“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这不是在诅咒他吗?地主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只好让人撕下来……幽默的故事引来了哄堂大笑,学生对标点一下子来了兴趣,同时也意识到标点的重要性。
三、故意犯错、因势利导
这种错并非真错,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对难以掌握或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生字的教学,我常用这样的策略,通过教师的故意糊涂,让孩子去比较,去发现,在课堂营造的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孩子对所掌握的知识“化难为易”。在教学“出”的书写时,我先和孩子一起观察“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规则。然后,我在田字格中认真地写了一遍,问道:“我写的怎么样?”有些孩子叫起来:“老师,您写错了。”“怎么会呢?哪出错了呀?”我“惊讶”地反问道。孩子们争先告诉我:“‘出’的中间一竖是长竖,是没有断掉的,应该连起来写。”听了他们的话,我“恍然大悟”。“我太粗心了,谁能帮我记住‘出’以后再也不出错呢?”我佯装着急地说。这下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大家都在议论着、思考着。“老师,如果‘出’是两座山那人就会被拦住出不去了,所以“出”的一竖不能分开写。”“老师,这两座山是好朋友,他们总是手牵手,这样就告诉我们竖是连着的,不能分开。”……虽然,有的孩子解释得还有些“牵强附会”,但结果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探索的过程。
四、趣味结尾、余味无穷
教学结尾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着,设计得巧妙精彩,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让课文的生命得以延续,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巧妙的结尾可以有美好的畅想,激情的讲述,有趣的拓展与实践。如教学《狼和小羊》,在教学总结时,学生受教师语言诱发,又提出了以下的疑问:“狼向小羊身上扑去,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这个疑问又一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教室像炸开的锅一样沸腾了,学生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在前面的树上昏倒了”;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有的说“正在这危险的时候,牧羊犬来了,吓跑了狼”……学生丰富的想象体现了他们纯洁的童心,这又一次突出了善与恶的爱憎教育,也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在新课程到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们用“心”舞蹈,不断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促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就会使自己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情趣、有滋有味。我想:低年级的语文课只要能融通、打动孩子的童心,就能成为孩子可以信赖、渴望拥有的“快乐老家”!
包含附件:2006032215295873499.jpg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