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在习作讲评中激发创新欲望
作者:郭正光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3-24 19:03:59 阅读:2140次

                 在习作讲评中激发创新欲望

                                                                  郭正光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跨世纪的系统工程,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习作中发现的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萌生的创造的胚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保护。只有在不断地鼓励与肯定中才能产生激情,才能鼓起理想的风帆,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1.佳作共赏
        习作讲评课前,给每一位同学递一份特殊礼物:一篇优秀的同龄人佳作,最好是本班同学的习作,哪怕是有一两个典型的、特殊的、创新的句子,都可供学生欣赏。通过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或周围很多同学有习作实力,有自信,有羡慕,有不服气,因而产生“我能行”和写好作文的愿望,学生的创造力就被激发出来了。
         2.学会修改
        要创新,必须学会对习作正确的评判。当同学们朗读各自习作、互评得失的时候,正是他们思想相互撞击,产生创新思维的时候。教师参加学生的讨论,共同参与习作讲评。
        叶老先生说:“批改作文要达到不需要批改,学生自己能够认真下笔,完稿之后又能够斟酌修改。”张志公先生也指出“应当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这也是培养作文自改自批能力的好途径。
        学生的习作常常流露出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思想认识,了解学生习作时认识过程,可以从认识和知识两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理解和纠正作文中的错误;其次教师要跟学生商量怎么改,或者指点学生自己去改。对于一般性问题,或者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指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去提高自我修改能力;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或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同他们商量或讨论,分析错误的原因,制定纠正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3.激励评价
        阅读学生的习作,并写评语,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时刻。在评语写法上的创新,学生爱读,在细读教师的评语中得到鼓励,因为它能再次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学生平时把自己最喜欢写的东西,均应通过评语激励,加以呵护,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评语中看到自己的优点,激发写好作文的欲望。
        教师还要做到不要“吝啬”自己笔下的分数。在学生的习作中,哪怕有一个富有新意的句子,有一处自己真实的感受,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大方地打上一百分,甚至超过一百分,以此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调动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地把习作当作是自己的需要,把创新当作自己的自豪,让自己的个性、意志、创造力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地、真正地发展。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