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培养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作者:杨良春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3-31 11:02:32 阅读:1386次
 
培养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宁德师范附小   杨良春
 
 
知识的应用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途径,更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以贯彻落实呢?
一、从情境创设中落实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趣,是人们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创设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建构的有效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制作课件、图片、录相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总结数学规律,并自觉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一)》一章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教学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活化”为学生乐于探究的问题情境:一座桥下行驶着许多的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和载重车,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记录出它们各自的数量,通过反复试验,让学生领会利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的好处和运用这种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先要写出要收集的数据名称,然后哪种数据增加一,就在那种数据名称的后面加一划)。学生经历了这种教学情境,获得了经验,今后遇到同样的具体问题时(如民主评选“三好”学生等),他们就会很快产生 “联想”并迅速地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从实际应用中提高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获得基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还需从学生的实际运用中得以强化、提高,因为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无论是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是空间观念的强弱、创造能力的高低,都集中反映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也就是说实际应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把数学知识自觉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学习了小数后,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或者到市场上进行一次购物活动,也可以模拟买卖商品的游戏。通过这些具体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又如在数学第十二册《百分数(二)》“利息”一章后,可组织学生在父母或教师的带领下,在银行进行具体的存、取款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存、取款的方法和计算利息的方法,以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从问题讨论中发展
近几年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具有现实背景又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与现实生活“亲密”接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设计具有现实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有下面几种基本方法:
1、设计条件不完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补充。在现实生活中,在对某一问题考虑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之前,很少会有一切必不可少的事项、数据、陈述、关系都已在手头齐全了的情况,它们必须被收集、挑选、整理、比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信息、条件不全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补充、收集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课上,教师出示了下列问题:“商店第一天运来8箱饼干,第二天运来50千克饼干,两天一共运来多少饼干?”在讨论中发现,由于8箱和50千克的单位不统一,说明不能直接相加。再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要补充条件“饼干每箱5千克。”题目变成“饼干每箱5千克,商店第一天运来8箱饼干,第二天运来50千克饼干,两天一共运来多少饼干?”因而有两种答案:①5×8=40(千克) 40+50=90(千克) ②50÷5=10(箱) 8+10=18(箱)。
2、设计条件不定的问题,让学生选择。例如:“某水果店有以下三种苹果,用20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每千克2元               每千克4元             每千克5元
由于苹果有三种不同的价格,所以20元钱的苹果数也不一样。如果买同一种价格的苹果,有三种买法,如果买两种或两种以上价格的苹果,还有几种不同的买法(只考虑买苹果的重量是整数的情况)。
3、设计与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想象”。例如在教学第十二册《简单的统计(二)》一章中“折线统计图”后,可提供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可口可乐饮料厂1999年四个季度中,其中最高一个季度的产量160万瓶,最低一个季度的产量为40万瓶,请你制出折线统计图。(教师首先将未画折线的统计图发给学生)学生可能根据工厂的内部管理水平的优劣,设计产量由1-4季度逐步升高或降低;也可能根据市场的营销水平从1-4季度有所变化;还可能根据第3季度天气情况说明第3季度产量最高。这些结论的得出,是学生在讨论中“想”到的,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非一朝一夕,教师要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