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在习作指导中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郭正光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3-24 18:59:56 阅读:2204次

                               在作文指导中培养创新能力
                                                                             郭正光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多一点培育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中国未来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进作文教学中的“导”和“学”的全过程,引进阅读作文和生活作文教学之中,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在阅读教学中鼓励求异思维。
        小学课文思想性强,知识面广,但受篇幅限制文章往往留下不少思维空间,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积极思考,说说写写,填补课文留下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教师可根据课文中人物特点或故事情节,启发学生思考、提问,鼓励“与众不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骄傲的孔雀》这篇童话,教学结束,有位教师对学生说:“你们想对花喜雀或孔雀提提问题、说几句话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结果,以及生活中对孔雀的喜爱展开讨论。学生的思路一打开,问题多,答案也很多。有的从孔雀被花喜鹊批评后心里难受和想法展开说;有的从喜欢孔雀并希望他改改毛病展开说……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比较完整地认识事物,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2.在看图学文中培养想象力。
        看图学文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又是学生习作的范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仿写训练,从“仿”到“创”。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看图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学习观察方法,培养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设计填空白图练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画面进行不同的补充,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想像,训练他们思维的广度,产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如《小猫种鱼》中第一、二幅图,通过局部观察,各理解为农民种玉米、收玉米,农民种花生、收花生,第三幅图通过整体观察引导想象小猫为什么去种鱼,可从单幅图入手,可挤进一幅空白图,也可三幅图合起来观察想象,还可延伸到图外想象小猫种鱼的原因。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口头语言表达训练为桥梁,在观察想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参与活动中积累素材开发创新潜能。
         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全方位激活学生对自然、宇宙、人类等无穷的事物产生探究兴趣,为学生获得并积累直接的生活经验提供途径,帮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新可创。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种植等活动;组织学生捏泥人、拔河、放风筝、野炊活动;通过班队、小组、社区、个体开展游戏活动等,按训练项目要求,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培养乐观自信,观察、想象、创新。教师还可通过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活动,如:小发明展示会、“我要发明……”作文比赛、“好建议、好设想”评比会等,丰富创新素材的积累。这些活动虽小,却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创造能力和创造成果的舞台。学生的课外实验活动都是习作的材料,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做刻不容缓的工作来做,学生的习作才有创新的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放胆文”,敞开心扉,一吐为快,保护和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4.在习作过程中还给学生自主创新权。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特别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做到“三少三多”。即:
        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学生作文教师不宜做统一的指导,也不要指导后再让学生写,可以采用先放后收式进行。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表达,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说、敢写,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学生作文的题材、内容、表达方式等,教师都不宜加以限制,限制越多,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就越小。要多给予引导点拨,但要学会不在意地引导,也就是不要把话说白了,留给学生充足的余地更有效。
        少些理性,多些情趣。我们学生的作文往往缺的就是“情”和“趣”,特别是小学生讲大道理没有好处,也没有什么效果。要鼓励学生写实,怎么做、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童真童趣,只有“趣”和“真”的培养,才有创新的发展。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