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写好数学日记 沟通快乐生活
作者:陈磊强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3-22 15:41:58 阅读:1454次
写好数学日记 沟通快乐生活
   ——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的感受与体会
                            陈 磊 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日记恰恰能很好地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热情。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呢?结合多年来摸索与实践,本人认为在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上要凸显“四性”。
一、利用课堂内容,挖掘日记生活性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与数学课堂上的“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虽然貌不相似,神却相通。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巧妙地进行有重点的观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数学现象揉合起来写成日记,促使学生从小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学完“乘法”后,我先举了几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认真观察身边的生活,并把观察结果写进自己的数学日记中。阅读学生日记,我发现学生的视野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妈妈每天要我喝2袋牛奶,3天我共喝了6袋牛奶。另一个学生写道:中午吃饭时,妈妈叫我分筷子,我给妈妈、爸爸、奶奶和我自己各放一双,共用了8根筷子。这些日记语言虽然简单,但学生生已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自身实际,强调日记真实性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恼。因此,在指导学生数学日记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真实记录下自己的每天真实感受,把学习数学的心理体验在日记中表达,这样既让学生的心理得到释放,同时更好地促进师生的相互了解。记得在一次单元考试后,三(5)班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次数学考试我和王××都得了95分,但我很不高兴,因为老师在上数学课时没有点我的名字,而表扬了王××。”我看了这篇日记后,在下一节数学课时,我主动让该生起来发言,并结合点评巧妙地把其考试得95分的情况在全班上进行了表扬。在教《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我将石头、沙、水等实物带进课堂,通过实验,让学生领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一知识点,课后我发现好多学生把这节课的感受写进数学日记,对实验这一环节尤其印象深刻,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形式无疑指明了方向。我通过反思学生的日记,从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过程也提升了我的数学专业素养。
三、发挥互动作用,促进日记激励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受到激励,特别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日记是学生成功的乐园,让每位学生体验到欢乐、体验到成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当学生写出自己的日记后,作为教师要尽量抽时间看学生的日记,进行适当的点评,适时给学生予以激励,并加以表扬。这样就会更加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比如在评语中写上:“你会把所学的数学运用生活中去了,你写的日记进步真大、你真了不起;你是个小小数学家,你有自己的想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等,带着这些鼓励学生更喜欢写数学日记;还比如让学生在班上,把自己的日记读给教师、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他的喜悦,当他得到掌声时,当然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也就更主动了。另外,对有一定思想价值的数学日记,我还帮助学生加以修改,组织投稿并发表,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结合学生特点,追求日记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了人的个性能力的层次差异。如我的教的三年级的二个班中,每个班人数不多,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并且这一差异随着学习深度、广度的增加而日渐突出。在写数学日记上,我十分注意弹性,不搞“一刀切”,不作硬性的规定。允许学生日记既可以是简单一句话式的日记,也可以是一段甚至是几页有思考价值的日记。允许学生既可按教师指导方向写,也可以发挥专长,写自己感兴趣的。总而言之,要让学生能尽量运用数学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
总之,数学日记这一数学作业的创新形式,将数学知识有机融入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