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源于生活 提升生活
作者:兰梅花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3-22 15:27:11 阅读:1330次
源于生活       提升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教学必须跟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一、生活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出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
1、从生活中认识相互联系的数。平时在教学中应重视设计应用题的条件多余和不足,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的能力。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小明同学有60元钱,她买了一个书包40元,买一个文具盒8元。小明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买两样东西用去48元,但又不放心,题中有"60元"这个条件没用上。这题中的"60元"是多余条件,这时,学生往往对此多余条件感到有点茫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60元”与什么数有关系?还可进一步让学生用提问题的方式寻找相关的数。如:书包的价钱是文具盒的几倍?书包比文具盒贵多少元?
2、从生活经验中编数学故事。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很有兴趣地走进数学。教学加减法时,我请小朋友们根据算式来讲小故事:老师买了6本数学作业本,都奖励给有进步的同学,所以6-6=0;我去秋游时带了来15颗糖,送给小朋友8颗,只剩下7颗,所以15-8=7;我得了10朵小红花,今天老师又奖我2朵,我就有12朵红花了,所以10+2=12……通过小朋友们精彩的演绎,数字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数学也不再是枯燥的数学。数学和他们的实际生活已经架起了美丽的桥梁,简单的加减法式子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
3、从生活事例中学数学。生活事例能将复杂抽象数学思维简单化、具体化。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86-98=186-100+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86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8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钞票(应把186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加上2元)。通过这样的生活与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学数学是提升生活的途径
1、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有意的将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中展示,训练学生的“生活化”本领。例如学生在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激发了他们运用数学的自主意识。 
2、获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
新课程数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观察数与量,并从中获得直接的感受。教学数的估算时,可多让学生通过实践与观察等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如,教师设计了“猜一猜、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之后,再让学生自拟试题开展“估一估、比一比”的游行,这样促使学生把数量概念与估算实践的感受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估算的兴趣,并不断增强自身数学的感受力。
3、训练生活中的数学思维
生活中的数学思维非常广泛,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方案的设计与比较、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如学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数据的收集、统计等知识后,开展“小小采购员”的活动:教材提供了一个同学们为举行联欢会准备活动物品讨论购物计划的场景,这个场景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师还设计一张购物所用的统计表,让学生做采购计划及比较用的。要求采购计划要物美、实用、量适、费少。学生表现为十分的兴趣,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小小采购员”采购清单
   品
   途
   量
   价
   价
 
 
 
 
 
 
 
 
 
 
 
 
 
 
 
 
 
 
 
 
 
 
 
 
 
 
 
 
 
 
-----
-----
-----
   计
 
总之,凭借生活,才能学好数学;学好数学,才能提升生活;处理好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