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教学常规

盘活“地方资源”踏歌行 深耕“思政教育”谱新篇——2024年宁德市“用好地方资源 加强德育常态化”小学课程思政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作者: 来源:微信转载
发布日期:2024-12-23 16:58:21 阅读:763次

宁德市小学课程思政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盘活“地方资源”踏歌行

深耕“思政教育”谱新篇

冬日共研,喜闻一缕花香;追梦思政,沉醉满庭芬芳,携一抹冬日的清冷,怀一腔教育的热忱,赴一场思政共研教学的盛会。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育人功能,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2024年宁德市小学课程思政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东侨校区顺利召开,宁德市关工委黄平生副主任;宁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陈居纯常务副主任、林向英副主任、曾瑞华秘书长;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教研室许发金主任、德育处王建锋老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谢尚松书记、郭宋梅校长、各校参赛老师与指导老师以及各校思政教师代表等参与了本次观摩研讨活动。

宁德市关工委黄平生副主任为本次活动做开幕致辞,提出应当在思政课堂里讲好闽东故事,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要使思政教育与地方资源紧密结合,需要推动地方资源课程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机制平台一体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让思政课上得启智育心。

本次活动共由15位来自宁德各地市的老师展示如何用好地方资源上好思政课,15节课异彩纷呈。


课程思政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李翎馨老师执教《致敬最可爱的人》。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考察参观、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了解自己心中最可爱的人,再通过制作书签、纪念卡等形式,感受宁德英雄好人们的光辉事迹,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同学们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意识。




柘荣县实验小学

游石娇老师执教《传承红色故事 铸魂成长之路》。本节课主要特色在于将红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播放视频、寻访红色遗址、讲述红色故事等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红色精神的感悟。最后,通过撰写发刊词,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和奋斗的动力。

1

2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黄坪老师执教《红色记忆永存,青春记忆长燃》。本节课分三个篇章。“回望篇”引导学生体会英雄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亲人的深情;“青春篇”通过布置课前任务,让各小队分别通过多种方式深刻理解革命精神和英雄的家国情怀;“畅想篇”则出示习总书记对英雄的经典论述,通过视频进一步激发队员对英雄的敬意,接着通过为英雄写封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争做新时代有志青少年。


福安市八一小学

吴贞璟老师执教《让世界充满爱》。本课从“一切来源于生活,再回归于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根据其真实体验来引导。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养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好习惯,进而实现全员全方面育人。


福鼎实验小学

蔡银老师执教《“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之——传承非遗之光》。本课以福鼎本土非遗文化嘭嘭鼓为载体,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期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了解福鼎非遗文化嘭嘭鼓、传唱本地嘭鼓诗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习爷爷对宁德人民的关心与挂念。


寿宁县大同小学

蔡玉芳老师执教《寻访红色下党,传承红色基因》。本课以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故事为教学主线,通过今昔下党的对比感受下党变化,观看访谈视频、史实图片,阅读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了解的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历史背景和具体过程。教学内容融合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亲们的回信,启发学生思考下党走出乡村振兴道路背后的精神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这一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宁德市蕉城区漳湾中心小学

宋雪君老师执教《非遗文化 薪火“船”承》。本课以连家船民的幸福生活变迁为引入,通过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引出福船文化,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课堂还引导学生了解习爷爷心系百姓、为民着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拓展到其他非遗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励学生为弘扬闽东之光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宁县实验小学

杨燕玉老师执教《保护生态环境 共筑绿色家园》。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的调研故事为切入点,紧密联系当地“黄振芳家庭林场”实际案例,将时政热点与地方特色资源融入教学,渗透爱国爱家乡情感。课堂教学兼顾知识与实践,借周宁生态成就,从树苗成材、用纸调查等引导学生思考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开展讨论保护方法、设计宣传标语等活动,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强化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福安实小富阳校区

陈晶冰老师执教《弘扬爱国精神 当好闽东小主人》。本节课由触摸爱国心、探寻爱国情、激发爱国行三个板块组成。从感受与祖国共命运、共责任到探寻闽东英雄的爱国表现,再到作为小学生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爱国,逐层深入,体现了将认知内化为行为,明理导行的特点。课堂通过搜集归纳整理、各种形式的交流汇报闽东革命小故事,运用好当地的红色乡土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爱国志向、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霞浦县第四小学

董香华老师执教《寻“美”——心有榜样,行有方向》。本节课以一个个小故事为切入点,用一串串数字为串联线,以“阿美书记”所说的话为思政引导点,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以小见大,层层递进,最后在情感升华中让学生将榜样化为平时的行动,达到情到深处自然浓的育人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

徐孝勉老师执教《老城蝶变谱新篇 绘就幸福新画卷》。通过“考察探究、寻访榜样、感悟精神、立志践行、情感升华”来开展本次活动课。引导学生通过对家乡巷访文化的考察探究,了解家乡新变化;积极参与寻访身边的优秀党员或社区工作者、劳动者,感受他们在创城活动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榜样力量;学习、宣讲《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行小队展示与交流;通过特色章——“新福章”争章活动,引导队员们在实际行动中向榜样学习,做核心主义价值观的践行者。

1


古田县实验小学

陈小铭老师执教《追寻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本节课通过感受古田的搬迁,了解先辈先辈们的奉献精神。通过习爷爷心系古田百姓,七进古田调研,带领做好做活古田的“特色经济”,感受习爷爷坚毅顽强,关心民生,深入基层的务实工作精神。激发同学们对习爷爷的感激之情,从中了解“四下基层”,感受习爷爷不怕困难,关心民生,深入基层的务实工作精神,激发同学们向先辈们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向上的决心。


霞浦县实验小学

翁友霞老师执教《把心贴近人民》。本节课聚焦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始终以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之信访接待下基层故事教学载体,启发学生体会习爷爷“人民至上,民为邦本”的民本精神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赓续华章。


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郑宇璇老师执教《坦洋飘香 共话茶事》。本节课以坦洋村为背景,借研学经历导入,并融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坦洋工夫茶历史、制茶工艺等,让学生在探寻茶文化过程中感悟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紧跟时代热点与需求,开展茶旅文化节“金点子”讨论与演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学生为家乡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代性。


屏南县古峰镇第一小学

徐小琴老师执教《话家乡变化 传闽东精神》。课程以屏南县的石牛头村为切入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并从中提炼出闽东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闽东精神,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每节课后,各位指导老师分别阐述本节课的课例说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活动最后,刘小春副校长进行了一场题为《深耕地方资源,赋能常态化教育》的讲座。刘副先是对15堂课分别进行了精简的评价,指出思政课需要突出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思政课堂上讲好闽东故事以及中国故事,教师还需进行深度学习,提高自身核心能力。地方资源是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好地方资源需要将其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过程,才能取得更好实效。



教无涯,研不止;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本次研讨活动,点燃了学生们探寻地方优秀资源文化等的热情,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科学探索精神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相信,眼里有爱,定有怀抱课堂的幸福;心中有海,自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不忘初心,更有历尽千帆的成长。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共发展!





END


图片:刘美容

文字:李翎馨

编辑:陈晓芳

初稿:德育处

初审:宋芳茂

复审:刘小春

终审:谢尚松  郭宋梅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