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教学设计

“认数1的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作者:苏小玲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1-08 13:35:26 阅读:2241次
“认数(一)的综合练习”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执教: 苏小玲指导: 杨良春 杨爱闺教材简析《认数(一)的综合练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5页练习一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应用,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数。第1、2两题着重练习认数,第3、4两题着重练习几和第几,第4、5两题着重练习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 1、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创设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激活个性、拓展思维、感受数学的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2、营造心理相容的人文环境,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说、比、排、猜、填、画、问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数10以内的数,理解这些数的具体含义,掌握数序,区分几和第几,会比较大小,增强数感。教学流程一、创境激趣,唤醒情感 1、教师谈话,介绍蓝猫(电脑出示)。 2、蓝猫介绍优胜小组的评选方法。(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导入新课,同时引进竞争机制,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激活个性,拓展思维 1、说一说 ⑴师:看猫大哥给大家带来哪些老朋友,请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并用右手食指写一写。(电脑依次出示:10、4、6、8、1、3、9、7、2、5、0) ⑵蓝猫示范介绍3:我认识3,我家有3口人,我这里有3个苹果。 ⑶学生介绍认识的数:A、指名尝试说; B、组内尽情说。教师颁发发言奖、倾听奖。 ⑷学生介绍特殊的朋友:0。(设计意图: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或用实物表示数,旨在帮助学生再次感受数的含义,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比一比 ⑴激趣谈话:蓝猫带大家到数字娃娃家做客,可这些娃娃太淘气,都躲到屋子里了,他们两个两个地出来,请大家给他们比大小。 ⑵电脑演示,学生用语言和手势描述大小。(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排一排 ⑴激趣谈话:数字娃娃又想和大家玩排队游戏。 ⑵电脑出示0,生按顺序往下排。 ⑶师引导观察,生解决下列问题: A、这些数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B、从0开始,越往后排数字越怎么样?(出示数轴) C、5的后面有哪些数?这些数都比5怎么样? D、哪些数比5小?这些数都排在5的哪里? E、说一个比6大的数,再说比6大又比8小的数。(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数序,增强数感,同时渗透数轴、一一对应、区间等代数思想。) 4、填一填 ⑴创设情境:有几个特别调皮的数字娃娃躲到盒子里去了,蓝猫大哥猜不出是谁,大家能帮忙吗?(电脑演示) ⑵生猜数并说理,师引导用多种策略解决。 ⑶生先独立填写,后组内交流。 ⑷生汇报展示。 5、画一画 ⑴创设情境:咱们已经在游乐园的大门外了,蓝猫准备好门票了。多奇怪的门票呀,谁看懂了?(实物投影,生发表见解) ⑵生画门票,组内交流。 ⑶学生汇报,展示多种画法,集体评议。(设计意图:填一填、画一画这两个环节旨在唤醒个性、激活潜能、拓展思维、促进创新,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的多样化,体验数学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6、动一动 ⑴创设情境:咱们都能进游乐园了。游乐园里真热闹!(电脑演示) ⑵师生运动。(播放《健康歌》)(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课间插入律动,让学生得到适当的休息的同时,将音乐、体育引入数学课堂,实现学科的整合。) 7、猜一猜 ⑴激趣谈话:刚才趁着同学们做运动的时间,猫大哥去给咱们拿水果了。看,都是什么水果?(黑板出示:桃子、西瓜、桃子、西瓜……) ⑵问:一共几个水果?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展示算法的多样化。) ⑶引导观察,感悟水果的排列规律。 ⑷玩猜水果游戏并说理: A、从左起,第三个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B、从左起,第八个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C、从左起前两个是什么?说说理由。(设计意图:猜一猜这一环节在第3题的基础上做了拓展,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实物图的排列规律,开发脑影象功能,培养合情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眼睛的卫生教育。) 8、问一问 ⑴教师问: A、你看到了几盆花?每盆有几朵? B、从左起,第二盆有几朵花?从右起,第二盆有几朵花? ⑵学生问。 A、生当小老师,尝试提问,指名回答。 B、生生评价,小老师颁奖。 ⑶蓝猫问。(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试图通过对第4题的创新处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评价完善,促进发展 1、师谈话揭题:认数(一)的综合练习。 2、生互评、自评、集体评并颁发奖杯。 3、蓝猫谈话,拓展延伸。(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使学生学会回顾、学会反思、学会欣赏,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践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我有幸站在此次改革的前沿,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和无限生机。下面就以本课教学为切入点,谈谈个人的一些感触。一、以整合为手段,更新教学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用教材”的理念已成了教师们的共识,怎样“用教材”呢?我认为:⑴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数学现实调整教材内容。如本课为了便教利学将第5题安排在第二环节以“比一比”的形式出现,将第6题安排在第三环节以“画一画”的形式出现。⑵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研究的新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处理。如本课对第2、3两题都作了创新处理,拓展了探究空间,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⑶打破学科界线,拓展课程资源。如本课“说一说”环节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动一动”环节融入音乐、体育等知识,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二、以活动为载体,变革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极力倡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一个开放、平等、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体系。本课由生动有趣的蓝猫客串,创设了与数字娃娃游戏的情境(比一比、排一排、猜一猜……),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完善”这一学习过程。整个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时间、空间,充分暴露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进程,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人文环境中学数学、玩数学、悟数学、用数学。孩子们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质疑中发展自我。三、以发展为目的,构建评价机制传统的课堂,教师囿于“师道尊严”评价成了老师的专利。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个体、群体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本课中教师始终注重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机制。如本课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在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此外,集体评选“优胜组”的活动为群体评价搭建了平台,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