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能本语文

发展源于体验
作者:苏小玲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3-22 14:40:20 阅读:1480次
 
发展源于体验
                          ——谈新课改下的体验学习
 
苏小玲,1983年生,宁德市“教坛新秀”、福建省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曾于2002年在福建省第六届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观摩研讨会上说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获一等奖;2003年,执教《认数(一)的综合练习》在福建省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3年,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在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年会暨发展性教学研究会中,荣获课改优质课奖(最高奖),该课设计被收入福建省教育厅所编《探索者的足迹——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教学案例》一书;2005年4月,《认数(一)的综合练习》一课,在全国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届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
 
摘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俗语有云: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可见,体验和经历可以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新课程的曙光让我们顿悟: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新问题、试着经历学习活动、尝试解决新问题才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实践操作:体验做数学,促进学生发展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新课改下,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被有机地整合起来,各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他们通过尝试来解决遇到的各种新问题,通过各种操作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得清清楚楚。
我在教学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已经知道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操作学具,每个学生都数出12根小棒,教师质疑:刚才我们是通过数才知道有12根,每回都这么数,你觉得怎么样?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些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看出是几根?教师的提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动手操作,通过猜小棒——数小棒——摆小棒——说想法——找规律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暴露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进程,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动手操作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二、合作交流:体验说数学,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能够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暴露出学生的不同思维过程,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学习《统计》一课时,我创设了图形娃娃和大家捉迷藏的情境,要求学生能快速地统计出各种图形娃娃分别有几个。看着图形娃娃身手敏捷地从图形王国里出来,学生既紧张又兴奋,既想记下各种图形分别有几个,可又根本就记不下来。在这个学生出现困惑的关键时候,我让学生合作交流,探讨出最好的记录方法。充满兴趣的学生在小组里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各人有高招,交流得热烈而高效。有的学生说:要把图形用纸笔记下来,要不根本就数不出来。有的说:图形娃娃跑太快了,我们又要记又要看,太忙,恐怕要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学生们交流的想法都非常好,我让他们大胆地用自己小组交流过的记法尝试记录后,再让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刚才你们的方法怎么样?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记录会更简便?通过两次合作交流,所有学生都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更好地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联系生活:体验用数学,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应该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小商店这个模拟生活情境,在课前的精心准备下,每个学生以售货员或顾客的身份参与活动,他们手执人民币,积极地付钱、找钱、购物,在这一充满强烈生活气息的生活情景中,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又如,在学生学习了乘加乘减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解决问题〉一课。创设一个外地小朋友到当地著名景点——三都澳游玩的情境。在游玩的过程中,这个小朋友遇到了诸如买票、乘船、钓鱼、购买纪念品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学生们对三都澳很熟悉,同时对所遇到的各种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倍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去。
这些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存在的现实环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学生才能乐于学习,才能在这个新奇而充满魅力的数学世界里充分发展。
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动手,主动创新,充满思维的闪亮火花;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总之,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这种实在而塌实的体验才真正使学生充分享受知识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促进每个孩子都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包含附件:2006032214384073499.jpg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