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所引发的思考
作者:未知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3-22 10:54:05 阅读:1751次
智慧如风   灵动如云
------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所引发的思考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教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黄爱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有幸聆听他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不时被黄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所感染。现把自己的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生活照”背后的故事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接受与理解。在走进教室听课的时候,我仔细地阅读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材,暗自猜想着黄老师会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是引用教材上的例题,还是通过讲故事,或是从生活中选择一组数据,引出课题。谁知,黄老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登山的生活照片。我们来欣赏他的开场白:
师: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吗?
生:黄老师。
师:他在做什么?
生:登山。
师:是的,暑假里我和同事一起去旅游。你能看出我在什么地方吗?
生:在一座山上,还是座不一般的山。
师:是的,这座山海拔两千多米,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你知道是什么山吗?
学生纷纷猜测,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师:黄老师给出一个条件,它是我国有名的“五岳”之一,请你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山?学生意见纷纷。随即大屏幕上依次出示:
东岳泰山1532米;南岳衡山1290米;西岳华山2160米;
北岳恒山2017米;中岳嵩山1440米。
当学生猜可能是华山,也有可能是恒山时,第三个学生却说不可能是泰山、衡山、嵩山。师急忙问为什么?一生机灵地说:因为老师告诉我们这座山有两千多米,而这几座山还没有满二千呢!
师:好,我再给你们一个条件,它是“五岳”中最高的山。
(大屏幕上同时出示一张站在由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
学生开心地齐说华山。老师随即说,刚才我们比了五座山的海拔高度,生活中还有许多数也可以拿来作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比较”。随即板书课题。
听到这里,我如梦初醒!一开始出示照片时,我心里猜想:数学课上用照片有何用?等他让学生猜测山的高度时,我一下子明白黄老师醉翁之意不在酒,照片的背后还有精彩的数学故事呢,他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数学文化,考考学生对于“五岳”是否了解,另一方面,为了揭示本课的主题,由山的高度,引发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比较的现实需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动机。看来,小小的一张照片,展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可谓一箭双雕!
思维在成功的欢乐中跳跃
我们知道,《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其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一般教师都会采取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练习后揭示规律,再安排练习进行巩固,从而让学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而黄老师的数学课,却采用与学生玩游戏的方法,寓教于乐。一起来看看课堂上精彩的场面:
教师在黑板上预先写有“个、十、百、千”的数位,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各有一个可以装卡片的口袋,左右各一份。如下图:
                                   
                                   
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师生一起把人数分成两组,并分别取名:长江队和黄河队。每组各选一位男生上前抽签,两位选手信心实足。
第一次抽签:长江队抽到5,黄河队抽到3。(长江队集体欢呼。)
师:(随机采访一位长江队队员)你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我们抽到的5比他们队的3大。
师:(再转身采访一位黄河队队员)你现在是什么心情?
生:没关系,最后还要看千位上的数呢。
继续抽签,最后结果:长江队2935,黄河队7463
黄河队欢呼雀跃。
师:(采访黄河队队员)现在你们为什么高兴?
生:我们有7个千,他们只有2个千。我们赢了。
教师在黑板上,全体学生同时在本子上记录比赛结果:29357463
师:如果长江队千位上也抽到了779357463怎么比?
生:千位上的数如果一样,只要比百位上的9494大,所以79357463大。
师:老师如果把9颠倒一下,就成了676357463比,哪个数大呢?
生:当然7635大。
师:如果长江队最后抽到0,怎么办?
生:那就成935了。
师:这下9357463比,哪个数大?为什么?
在老师不断追问下,学生领悟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位数一样多,只要看首位上的数谁大。
这是第一轮的比赛,在这个游戏中,黄老师没有刻意要求学生说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但在抽签过程中,我们看到老师巧妙地安排了位数相同(首位相同和首位不同)、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既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产生互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促使他们不断深究,去获取更多的新知,让思维在成功的欢乐中跳跃。
谁是最后的赢家?
美国教育学者加里·鲍里奇认为,利用学生的观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调节对话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思维模式建构学习内容。第一轮的比赛,黄老师象一位魔术师,吊足了学生胃口,并利用学生的观点,提炼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学生的思想得到认可,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时的学生趣味盎然,跃跃欲试,急切地投入到下一轮的比赛。
接下去的游戏规则黄老师让学生来确定。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他们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开始抽签了:长江队先抽到9,抽签者把9放在了千位;黄河队抽到4,他把4放到了百位。
师问黄河队抽签者:4放哪一位比较好呢?黄河队的学生纷纷出主意,认为放在个位比较好,抽签者把4改放在个位。
师又问长江队抽签者:感觉轻松吗?
长江队抽签者:(笑得很得意)轻松。
师:为什么?
长江队抽签者:因为9放在千位上是最大的。
这时的黄河队抽签者扬扬手臂,做出不甘示弱的姿势。(听课者众笑)
第二次抽签:长江队抽到1,并把1放在个位;黄河队抽到6,把6放到百位。
师:(问长江队抽签者)你现在有没有压力?
长江队抽签者:有,如果接下去被他抽到两个9,那我就完蛋了。
(全班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哈哈大笑,为孩子的那份纯真)
师:那你说百位上最起码要抽到几,就一定会赢了?
长江队抽签者:最起码比6大。
第三次:长江队抽到3,把3放在十位;黄河队抽到5,把5放到十位。
最后的抽签开始了,两名抽签者都把放数字卡片的口袋摇了又摇,郑重其事地从里面抽出关键的一个数字。长江队抽到0,他把0放在百位,组成9031;黄河队抽到2,他先把2放在千位,一看不妥,赶快把2和百位上的6交换位置,组成:6254,再调整为6542。长江队一看,也立即把9031调整位置,组成9310
黄老师也不由自主地笑了:“好,抽签者有权决定把数字放在哪个数位上,这不算犯规!”此时,长江队队员欢呼声又起,全体听课老师也为学生的机灵、聪颖发出由衷的掌声。师生一起记录:93106542
或许数学课告一段落了,你说最后的赢家是谁?是两名抽签的学生代表,还是下面时时呼应记录的学生,我想应该是老师!你看学生那意犹未尽的神情,再看看黄老师镇定自若的样子,倘若你置身这里,一定被气氛热烈的课堂场面所感染,一定被自发响起的掌声所感动。短短四十分钟,我们能真切地感悟到黄老师轻松幽默的点拨话语、恰到好处的采访提问后蕴藏的教育智慧。本节数学课看似安排了简单的一场数学游戏,实则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链接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思考过程。这样的数学课凸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真正体现了黄爱华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课堂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