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活动 >有效育体

重视资源开发 让体育课堂更有生命力
作者:阮光清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1-15 18:12:12 阅读:1646次

——《持轻物投掷》教学反思

         《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为落实这些精神,我经常思考:该怎样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把学生生活中熟悉、感兴趣的活动引进课堂呢?

小学低年级的投掷教材,都是一些自然,简单的滚、抛、掷的教学,学起来较枯燥、单一,一根红绸带闯入了我的视野,给了我灵感。本节课,我就利用颜色鲜艳的红绸带为主线,创编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体育活动:秧歌舞——抛高——掷远——投准——游戏:抓尾巴,通过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教学设计,层层深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手段的丰富多彩,组织形式的新颖多样,使学生始终兴奋地学习着,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活动中掌握了技能技巧。

反思一:尊重动态生成的资源,使课堂变得有生命活力。

许多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成功之母,当一位教师能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情感,那么他必然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本节课我应用一根红绸带“如何才能抛得高”,引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一条红绸带要怎样抛得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一根红绸带”变成“一个小球”,很好地利用现成的资源,从而有效地激活了课堂。

反思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学习锻炼习惯。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个重点就是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加强合作交流,研究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个体、小组、团队活动中,实现充分感悟、充分体验、充分锻炼,而不是单一的教师令行禁止。本节课我积极引导学生从一颗“星 ”的线上投,投过了就可以到“ 二星   ”的线上投,这样一关过一关,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直接到“  三星     ”,超级大   的线上投,让孩子发挥最大的优势去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了避免学生反复练习而产生厌倦心理,采用“不同距离的红星”作为学生超越自己的动力,并提出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场地,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本课的核心所在。

反思三:合理开发体育器材资源,丰富体育的教材体系

新课程标准精神告诉我们,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尽量开发一切可能实用的体育器材设施资源,开发其多种功能,使体育课能展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学生从中感受体育活动的愉快。本课充分开发了红绸带的功能,创编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体育活动,这样不但解决了教学的单一所带来的枯燥乏味,同时也克服了学校体育设施欠缺的困难,丰富了体育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其实四十分钟的课,学生只学到了红绸带的部分玩法,如孵蛋、保龄球可以在今后的体育课中开展,由此也可以激发他们一根红绸带可以做这么多的游戏,那么应用类似的可乐瓶、易拉罐、小木棒、小毽子等也可以用来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这样学生的业余体育活动兴趣必将得到更好的培养。(福鼎市实验小学教师,本课获市教学比赛一等奖)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