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飞向太空》投掷课例实录与评析
- 下一篇: 一节挖掘自然课程资源的体育课尝试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活动 >有效育体
执教:王立虹 指导:阮光清
—年级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体育学习方式,它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向我们诠释着全新的教改新理念。本节“投掷”教学案例课是我校课题组探讨落实“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精神。希望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促进我们进—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从而转变教育观念。
一、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创设一个学生乘坐“太空船”遨游太空的情境,并以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课的开始就让学生乘上“太空船”,穿过“乌云”、绕过“鸟群”……并在音乐声中做“飞向太空”热身模仿操。既为学习部分做身体准备,又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科幻世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备有饱满、激昂的情绪。
2、尝试学习。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让学生折成纸飞机进行投掷的尝试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满足学生渴望运动的欲望。练习中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自由交流,使他们的学习更主动,更灵活。
3、示范引导。教师力求不把把知识嚼烂喂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轻易地接受知识,而是给学生一分“粗粮”,经老师的积极引导,示范对比,让学生通过白己的咀嚼,消化技术动作,积极探询新的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如左手(右手)如何投掷?纸飞机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也照样可以投掷?投过太空圈如何投?一方面引导学生认真、积极参与投掷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动作要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的教育观念。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投掷方法,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研究的方法,“方法比技术更重要”。
4、快乐游戏。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那当属“游戏”了。因此,本课教学在第三部分创设了搭建“空间站”的游戏。提供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器材,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合作搭建“空间站”,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比一比哪一组搭的“空间站”既牢固、又有特色且又快? 通过让学生合作“搭建空间站”的活动,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练习建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个体情况自定“空间站”的高度、形状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搬运器材、奔跑和合作能力。
5、放松身心。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在庆祝搭建“空间站”成功的喜悦声中,师生一起跳起舞蹈,放松身心,从而把课堂推向高潮。
二、 设计创意
要研究和讨论现在小学体育教什么,怎么教,需先了解和认识学校体育的定位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体育课应把握如下几点:(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符合以上标准的就应是一节成功的课。
现在国家以“课程标准”替代“教学大纲”,也就是只要能达到标准(目标)就不必局限于某些教材!体育教材是无限的,学生的爱好,志趣,体能……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体育教材的选择是多元的、广阔的,所以就要有的放矢,因人制宜。
小学体育怎么教?课程标准给体育教师提出了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而不能以项目为本的课题。体育教法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参加锻炼”,不要把对某个项目的要求与对一年级学生的健康混同起来,更不能用对待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因此,本节课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有如下新意:
1.以项目为中心改为以目标中心。如投掷教学。一年级(水平一)目标是: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简单的手臂挥动动作,提高投掷能力。投掷的能力发展就不一定是靠垒球、沙包、实心球……。我们设计了用“张纸”为投掷器材。克服了小场地投掷的困难和安全的难题。让学生一节课里尽量多的参与投掷活动,从而发展投掷能力。本课也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如玩耍—样,开创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以人为本不是以“应赛”为本。要改变以“应赛”来维系体育教学与锻炼的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参加锻炼与健身。如投掷课不是为了应赛,不要太多强调投得多远,不要以远近来论“英雄”,而是让学生享受投掷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锻炼中提高身心素质。我们先让学生尝试,然后学习、观摩、体验,为达到目标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学习。教学活动各环节的拟订,淡化教师说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力求展现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从体验、模仿到组合、协调、熟练运用的过程。在这堂课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练习,教学手段以教师引导、设疑让学生研究、学习并完成练习为主。如:基本部分老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游戏部分提供每个小组活动器材,要求个人或小组共同研究决定投掷和建“太空站”的排列顺序,教师只是设疑:如投掷还有什么方法,如何搭建更合理,如何安全、快速、形式多样地完成任务。实践证明,让学生自主、自动地探索投掷和搭建活动的方法,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和体能实际创造出许许多多的形式和办法,甚至许多是老师无法示范和预先考虑到的。这就大大增加了锻炼素材,提高了学生练习兴趣和完成练习质量。
3.改传统式教学为创新型。体育教学是艺术。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法要有效地发展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不要老是“请你跟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学生投掷,目标是发展学生投掷能力,给学生一张纸,让他发挥,进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创造各种各样的投掷方法。以此体现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的教育观念。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投掷方法,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研究的方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把学生花费在探索上、自练上的时间看成“放羊”,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学习运动技术上片面追求“整齐划一”、“一刀切”,没有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本节课里我们试图让学生每人通过一张纸进行投掷活动,整个教学组织并没有什么很严格的队列、队形,也没有很严格的动作规定,而是只提出练习目标,让学生关注学习目标、充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学生尽情发挥地参与投掷活动,虽说场面有时的显得拥挤、混乱,不如学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口哨做准备动作看着整齐美观。要认识到恰恰是这些“乱糟糟的、各自不一”的动作存在着求异性,存在着学生的主动性,萌发着初浅的创造意识,满足着自我发展的需要。才需要教师经常安排这样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体验。
总之,一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好奇、好胜心强等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因此,一年级级体育教学在贯彻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出发,区别于高年级的体育教学和专业运动教学课,因校制宜、因人而异,把握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差异、注重师生的合作,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开发。只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任何不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都应尽快摒弃。
2003年4月17日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