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国旗下讲话

六年段“养成十个好习惯”教育金点子集锦
作者:六年段全体班主任|lux45@163.com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7-24 13:21:33 阅读:4544次
语文课堂上的感恩教育
                                                                            班主任    阮丽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常常思考的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知恩图报"这个成语,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知恩图报"的前提是要"知恩",要感受到恩.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入手:
     1.在情境中育情。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那些情感浓烈,但学生不能或者还没有亲身经历的文章。记得执教《秋天的怀念》一文,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我用录音给孩子们播放那个母亲舍身救子的故事,让孩子的情感达到我需要的层次。当我让孩子去感悟文中的母爱时,许多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心动的语句.我想,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一定会有一双善于发现爱的眼睛的。
      2.在朗读中悟情。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引导学生知恩之后,更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春蚕》,可反复朗读课文中描写母亲为给孩子挣学费,辛苦养蚕的那些自然段,以及文末对母亲头发的描写,体会伟大的母爱,从而引发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在想象中激情。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要通过想象深入意境,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地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到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太阳》一文,要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到太阳对世间万物的恩泽……
     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感恩的光芒下成长.那么身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为懂得感恩的人。

                                      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你
                                                              班主任    肖月珍
      “6.1”将到,学校要表彰一批优秀的学生,根据评选的要求,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表现都要好。与其在课堂上说教,不如带他们亲身去体验一次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他们有的用零花钱买上食品,有的拿出自己家的物品,相约来到孤儿院,给他们带去欢乐。那些孤残儿童因为本身残疾,又因为被父母抛弃,在他们的试卷上画上了一道道*横,命运的不公,让这些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被伤害。孤残儿童的命运是那样的坎坷,他们有的永远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不知道世界如此多彩而美丽;有的永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从没听过小鸟欢快的叫声,不能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愿望,更不能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快乐;有的因双腿残疾而无法快乐地游戏,有的因双手残疾无法正常地生活。通过开展“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你”活动,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们,平时无视父母的爱,今天他们能体会到这些孩子太可怜了,深刻认识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给我们生活增添充实的朋友,还有很多很多人……
        通过活动,他们表示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坚强地生活、学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对策
                                                                                   班主任 章晓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小,可塑性很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形象所感化,进而逐步被同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那是少之又少,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善于捕捉学生中间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然后抽丝剥茧,寻找根源,最后将不良现象或习惯“扼杀于萌芽状态”。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他们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如若有不良行为同化了学生,那可真是有辱师德,误人子弟了。其次,家长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当长,而且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特别强,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如同一团面粉一会儿捏成直的,一会儿捏成弯的,最后反而什么也没有捏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以后的习惯养成。最后,学生本身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之内了,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经常会从电视上、家里、社会上等渠道而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这时,他们在老师的面前可能有所顾忌,但他们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到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学会感恩
                                                                                  班主任     蓝爱娟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要寻找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当学生开始慢慢形成道德意识,我们教师就要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为了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我选择了课外书《爱的教育》。除了在文中认知感恩,我更注意在活动中培养、表现学生的感恩。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四川大地震后,我又组织学生施恩。虽然是一点点的捐助,学生却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他们明白了互相救助的重要,心怀感恩的重要。
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只有学会感恩才会报恩、施恩,才会为社会创造有用的价值。

                                                         让学生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
                                                                                                 班主任   黄 栩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因此,让学生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十分重要,因此,平时在教育中我经常强调,收效良好。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 、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班主任    王   华 
       小雨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但他在同学中的人缘却不太好。当老师在课上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完成某些课堂练习时,常常没有人愿意和他合作。经过认真的了解,老师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陈俊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说话不算数。比如同学们向他借漫画书,他很爽快地答应,可回家细想一阵又外借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家知道他有这个习惯后,就对他有些疏远了。我想:一个人如果经常说话不算数,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人。为了养成学生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我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育:
      1、 教育学生在答应别人的要求之前认真想一想,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愿意满足对方的要求。如果认为自己的条件还不具备,就不要轻易答应对方。
       2、凡已经答应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 即使你承诺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去做,不能认为小事情忽略了没关系。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算话。
      4、 如果已经答应了的事情确实难以完成,也不要找种种借口加以逃脱。应该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在今后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

                                           优秀集体,从个人做起
                                                                     班主任    陈润英
      目前,教育上往往存在着“马太效应”,即发展水平好的儿童往往能获得更多的重视、表扬和有利发展的机会,而发展水平差的孩子反而很少有这种机会。因此,失败的经验、教师的不公正,可能使孩子产生悲观失望、自卑或愤怒的情绪,从而导致儿童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
      所以,为了让优等生更优秀、中等生更自信、学困生更进步,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健康、快乐中得到发展,我充分利用正强化的心育方法,以“积分卡”为心育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发学生的责任感。
开学初,我和学生们共同制定了本学期的班级目标——争创优秀班集体。然后,决定先在班内进行“优秀个人”评选,并制定了具体措施:每个人做一个“积分卡”,凡带齐用具、遵守纪律、举手发言、表现突出、站队快静齐、上下楼无声音、全组或全队表现好、作业完成情况好、表现突出等均可加1分,打印一张评比表贴在班上,每一周统计一次,一周得到五分得兑换成一面小红旗,获胜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成为值日班长、小组长、纪律委员等。小组得到的红旗多的得胜。让学生得集体荣誉感。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发现这个“积分卡”的作用不仅仅树立了本班积极进取、努力好学的班风,而且强化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责任感和荣誉感。特别是使那些原来胆小不敢发言、课上多动、学习困难的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班主任  雷 雯
一、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别人说别人的吧,与自己无关,这时应该告诉学生:上课认真听,这是对老师的尊重,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上课认真听”,除了听老师讲课,还要学会听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要一边听,一边想,从同学的发言中,可以获得新知识,受到启发,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二、细化要求,学会倾听
      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和别人强话,要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对别人尊重。三要细心:当别人发言有错时,能够指出,并发表自己的新见解。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三、设计环节,督促倾听
        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我非常注意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些教学环节,如:提字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听,自己只对所提的字读两遍;学生回答完问题,让其它的同学“鹦鹉学舌”重复刚才那位同学的话;识字过程中,我喜欢让学生"开火车"进行。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警惕性提高,做到上课认真倾听。
四、鼓励学生,主动倾听
        平时在我的课堂上,我从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赞美。如:“这位同学多么注意倾听啊,人家的大脑一定会变成电脑”“这么 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一句句赞扬,一个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直入学生的心田,激励着他们不断进步。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在你的表扬声中逐渐学会倾听。
五、丰富知识,吸引倾听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喜欢利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给学生讲故事,学生还封我为“故事大王”,可见,我在学生中的影响是绝对有的,同时,我也观察到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学生因为认真倾听,他们“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倾听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就象“春风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田。
六、参与教学,乐于倾听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学中,可借助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朗读课文,想像廉颇和蔺相如的表情、动作、语言,体会他的情感和思想,力求达到对文章的理解。接着我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课堂上笑声不断,充满了欢乐气氛,同学们在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体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