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国旗下讲话

四年段“养成十种好习惯”教育金点子集锦
作者:四年段全体班主任|lux45@163.com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6-19 13:18:13 阅读:5601次
 四年段“养成十种好习惯”教育金点子集锦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本学期,四年段全体班主任围绕“养成十种好习惯,争当附小小主人”开展了一系列“以评促建”活动。这里,收集的是各位班主任在辛勤劳动中的一些小小“硕果”。 希望通过全体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建立起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做事善始善终
                                                                         班主任   庄孟兰
     平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忘记带学习用具了,还得让家长不辞辛苦地把东西送到学校来;老师留的作业忘记写了,要来学校补作业;课前五分钟没有把下节课的用具准备好就出去玩了;综合学科课要用的书没有带,要到其他班去借;作业中错处都要老师督促才订正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却影响了师生教与学的情绪。究其原因,就是习惯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养成善始善终,完完整整地做好每一件事的习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这样做的。
  一、常提醒。两节课后,教室地面就会有一些碎纸,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大多时候是卫生委员在座位底下捡,不但辛苦而且效果差,于是,每次的眼保健操结束后,我都会提醒学生一句:“看看地面”大多数学生马上会意识到要捡纸了,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保持教室卫生的好习惯。
  二、勤监督。有些学生的写字姿势不规范,头离书本太近,在学生做作业时,我在教室里边巡视边用手把太低的头轻轻扶高。时间久了,学生们看我来了就会不自主地抬起头来。
     三、多表扬。班里有个学生经常不做作业。有一天他把作业递到我面前,我一看,他不仅做了,字还写得较工整,我像抓住了宝似的表扬了他。第二天,他到教室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又做好了!”看着他红红的笑脸,我高兴地说:“同学们,这几天他的作业完成得不错,让我们为他鼓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掌声。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就很少不做作业了。

                                               捕捉契机 培养好习惯
                                                                         班主任  包强
     已经进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很多习惯还没养成,需要我们班主任及时捕捉契机,进行教育引导。
一、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年龄还小,遇到事情不知该怎么处理,大事小事都向老师请教,比如“老师,黑板太高我够不着?” “老师,玻璃碎了怎么办?”“老师,垃圾放哪儿?”……面对这些问题,我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动脑,想办法。因为我不想让学生们什么事情都依赖着班主任。结果他们不但想出了“好办法”,而且也为自己的办法受到表扬而高兴不已。渐渐的学生有了问题,就开始学着自己解决。
二、形成友好相处、互帮互助良好风气。
    一次数学课上,一个学生没理解课的内容,结果作业做不来,下课了他还没做完,心里着急,可没有一个同学主动上前辅导。刚进教室的我见此情形,想:孩子们真是“见死不救”呀!于是,在班上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懂得不论在学习上、生活上,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同学有困难就要伸出援助之手,主动帮助。
                                           做诚实守信的孩子
                                                                       班主任 周红梅
      一次体育课后,夏铭璇同学带来的43元钱不翼而飞了,我了解情况后,知道是本班同学拿的,但没有人承认。于是我利用班队课进行教育开导。我告诉学生,老师知道钱是谁拿的,但我不指出,因为这个同学他可能有苦衷,也可能急着用钱,所以只是暂时借用,但是没有经过他人同意,把别人的钱拿走,这方法不够妥当。如果这位同学想通了,请将钱放回原处,或放到老师办公桌,改正了我们都会原谅他,但如果做了错事又不敢承认,那么大家都会瞧不起的,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第二天丢失的钱不但如数回来,而且在我的办公桌上还多了一封道歉信。原来这钱是两个同学一起拿的,这两个同学勇敢地承认了错误,于是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们,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班级里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班主任 卢飞凤
      根据学校的要求,本学期我把“养成十个好习惯”始终贯穿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比如其中的第四个“善始善终——完整做每一件事”,我教给学生如何做好每一件事,就拿完成家庭作业来说吧,每天组长检查作业,总有学生不是忘带就是做不清楚,甚至还不懂得做什么作业。于是,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本小本子,专门记家庭作业的,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一记在小本子上,晚上做完作业时,再对照小本子检查一遍,看看作业是否都做好了,然后再收拾清楚放进书包里,这样,作业就不会忘记带了。如果学生还说忘带,那就说明他没做。当然,老师也要跟家长沟通、联系,要求家长配合,晚上帮助监督监督,使孩子能更好地完成家庭作业。这样,孩子习惯养成了,除了个别差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好家庭作业了。
                                   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
                                                                 班主任    林 荔
     教师要想有效地进行课堂纪律管理,首要任务是用好课吸引学生。维持好的课堂纪律从根本上讲是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课堂管理的功夫要下在“管”外。老师除了增强自身业务素质,还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1.避免人为添乱。有些课堂上的乱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考虑不周到而带来的,教师自己添了乱。比如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派一位同学代表小组上台竞赛。本来老师希望学生振奋精神,关注竞赛内容,但提出的要求却是:“为本组学生加油,”小学生立即来了劲:“某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再控制纪律就比较难了,教学陷入了长时间停顿。
   2.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有了榜样,学生就有了模仿的对象,行为方式的改善就有了具体的标准。很多老师不仅注意树立榜样,而且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指引着学生的行动。
   3.让学生分享老师纪律管理时的情感。比如老师说:“某某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别人情感,尊重别人情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而言,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纪律问题,究其原因,教师与他们空间距离大了,心理距离也大了,而教师的影响力却小了。特别是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后,一些教师把鼠标当成了羁绊与学生交流的绳索,更难走下讲台。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的其中一条建议就是: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近距离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5.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一般来说,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小朋友回答。”
  “你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老师想把小红花奖励给你,可是小红花不愿意,它告诉我,它不喜欢不守纪律的孩子。”
  “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 ……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纪律的课堂评价用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行为,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侮辱学生。一般而言,如果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习,是你期望的,你就给予肯定,而且必须明确那一类行为是你肯定的;相反,如果学生的行为是不利于学习,不是你期望的,就应该给予批评,但批评也一定要指向具体的行为。
    6.注意纪律要求的变化。比如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你这样做很乖”可能巩固某些行为,但三年级,就需要从“我希望你怎么”到“你应该怎么”转变,从“你乖”到“你懂得规则”的转变,有利于将学生的行为表现从谋求老师的赞赏转化到认可和接受纪律的要求。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