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篇: 聚焦表达运用,厚植语文素养根基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能本语文
“最美人间四月天,教研花开满庭芳。”为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于2025年4月22日在东侨校区五楼教研室和署前校区多功能厅开展语文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延续“浸润式教研”特色,聚焦“想象类习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活动分别由东侨校区林丽清老师和署前校区阮淑娥老师主持,东侨校区陈晓芳老师执教《这样想象真有趣》,以逆向想象动物特征为切入点,通过“情节有趣创编——语言生动描写——评价量表优化”三阶推进,将课文范例与创作实践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完成富有创意的故事投稿。署前校区郑宁老师创新设计《劝告》口语交际课,依托校园真实情境创设“最佳劝导员”任务链,通过“分析后果——换位思考——建设方案”的思维支架,结合多元评价体系,实现交际策略与责任意识的双重提升。
、
在评课环节,两校区教师代表高度评价课例实践价值。东侨校区吴春玉、郑新华和陈意英三位老师作为小组评课代表分别上台分享,指出陈晓芳老师的习作课创新运用创意支架和评价量表,有效破解想象类习作空泛化难题;署前校区黄珊珊、郑巧芬、阮淑娥作为评课代表,一致认为该课紧扣新课标“得体表达”要求,通过“情境链”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形成“观情境明需求——理逻辑梳要点——仿范例悟方法——创演绎验实效——拓场景促迁移”口语交际教学新范式。后续各年级组将围绕课例开展多维研讨,深化新课标落实策略研究。
最后宋芳茂老师作总结点评,他指出,习作课应紧扣“教学评一体化”,用课文来教习作,运用思维导图落实“情节有趣”原则,形成“学评共生”新范式;口语交际课突破性构建“问题解决型”双线课堂(显性训练表达技巧/隐性培育责任意识),开发层级化评价量表搭建表达支架,实现交际能力与核心素养协同发展。
此次活动深化了学校“能本语文”课程研究,教研组将持续推进“真实情境——任务驱动——素养导向”的教学研究,助力学生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协同发展。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