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以生为本 聚焦说理
- 下一篇: 聚焦核心素养 深耕生本课堂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自智数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对教师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加强东侨开发区区属小学与宁德师院附小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区域间教师的融合发展,构建教研共同体,2024年5月8日下午,东侨——宁德师院附小第二届联合教研活动(数学专场)在我校顺利举办。东侨开发区区属各小学教师代表和附属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再次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教学这一永恒课题。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王冬青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王老师聚焦孩子们的困惑,确定起点,在表达中激发认知需求,在数数中产生认知冲突。借助数轴,引导孩子们沟通整数与小数的本质联系,退之弥下,其分弥细,在多元表征中体会小数的稠密性,在想象中看见数学的本质。
宁德市华侨小学的苏丽春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苏老师引导孩子们从熟悉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数学的角,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中,多感官并用,在认、画、找、做、比等活动中亲身经历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体验在做中学,建立了丰富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冯平老师执教的《有趣的乘法》围绕“24×11,古今中外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探究,带领孩子们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计算方法的奇妙,体会不同的计算过程和表现形式中藏着相同的数学之“理”。一道小小的算式在冯老师的课上彰显别样的魅力,课已终,学生却意犹未尽。
这是一场凝心聚力,异质团队教师分享互研、思维碰撞的研讨盛会。本次教研活动评课问课环节以学校为单位,通过激烈的讨论,以抽签形式邀请各校代表从不同角度轮流对三节精彩的课例进行点评、问课,以作课教师为首组成的备课团队进行辩课、解析。
最后,特级教师杨良春为本次活动做总结性点评,杨副校长说教无定法,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他分别对三节课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建议,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剖析课例,思考教学,在《小数的意义》中,他强调微分后的累积,回归整体,让数学更直观;在《角的初步认识》中,他指出角是在面上,数学应该更加严谨;在《有趣的乘法》中,他提出要在元素与元素之间建立联系,突出形式变了,本质没变,重视逻辑之间的联系。
钻坚仰高,笃行致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一群热爱数学教育的人,聚在一起,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们追求专业,于是我们以课例研讨为载体,汲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教研这条路上,我们携手同行,互补共享,未来可期!
图片|童 森
文字|黄喜萍
编辑|黄喜萍
初审|黄燕钰
复审|苏小玲
终审|谢尚松 郭宋梅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