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国旗下讲话

苏小玲:话端午弘扬民俗优秀文化
作者:苏小玲 来源:
发布日期:2007-06-19 10:26:34 阅读:1563次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而穿越千年时空,端午节所包含的民俗、民风,以及蕴涵的中国文化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传承。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从而予以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下面,我们在宁师附小国旗下,一起走进端午节。
最早,端午节只是汉族的节日,后来,许多少数民族也开始过端午节,因各民族的差异,端午节就产生了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致相同的。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甚至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源于纪念屈原说、源于纪念伍子胥说、源于纪念孝女曹娥说等,这些或忠或孝、或才华横溢、或忧国忧民的历史人物都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骨气和优秀文化,也象征了中华人民心中对忠、孝、义等优秀品质的赞颂和传扬。
另外,历史上的文人们也以端午节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
                 端午
         (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同学们,当我们在品尝香糯美味的粽子时、在观看刺激壮观的赛龙舟时,我们其实正在品味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我们在品味的同时,应该多观察、多思考、多创新,传扬民俗文化的担子将在我们的身上!


                                                                                       2007年6月18日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