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德育在线

创建省文明单位活动总结
作者:宁德师范附小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1-09 23:26:47 阅读:3917次

宁德师范附小创建省文明单位活动总结

    2003年8月,我校被光荣评为“福建省第八届文明单位”。一年来,学校以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为依据, 坚持改革,坚持发展,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教师管理突出师德师表;学生管理突出规范养成;校园管理突出健康文明;教学管理突出科学严谨;后勤管理突出服务教学。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尊师爱生、团结友爱、诚实勤奋、自律自强的校园美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既有压力、动力,又有活力,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促进了全面质量的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宁德市名校、宁德市推行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宁德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宁德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福建省文明单位、福建省军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少先队省级红旗大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育实验先进学校、王丹萍教育奖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少先队"平安行动"全国组织奖学校等。

一、建好二支队伍建好两支队伍。一所优秀的学校,必须具备两支队伍,即:领导有方、管理有术的领导队伍,业务过关、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围绕管理思路制定了相关制度,如:《宁师附小教职工行为规范指导意见》等要求学校各部门工作做到了做前有方案、有制度,做中有检查、有指导,做后有总结、有落实,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领导班子本着在政治上互相关心求水平;思想上互相鼓励求进步;业务上互相学习求提高;工作上互相支持求实绩;生活上互相体贴求和睦的“五互相”原则,凭着“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实实在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作风,在校长郭正光的带领下,经过奋力拼搏,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上级的褒奖,社会的肯定。现任领导班子11人,其中党员10人,特级教师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他们在业务上是行家、是理手,能上公开课、会开讲座;在思想上是楷模、是榜样,时刻做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受到家长和同行的好评。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大批好老师。为抓好教师队伍,根据学校内部机构改革的方案,学校党政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师德规范”教育工作,形成促进各科室、各年段抓德育工作的合作机制。在师德文化建设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基层,年段成立“学陶小组”,在业余时间拜读“陶行知文集”,撰写读书笔记;年段建立“教工小家”,开展征集“教师箴言”、“男、女教工修养点点点”;女教工开展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全体教师开展“塑造爱生、严谨、敬业的师德形象”、“塑造朴素、端庄、得体的外表形象”和“塑造文明、有礼、大方的社会活动形象”的创文明教风活动;开展“五讲”、“五比”、“五做”、“十不准”的师德评议活动。改革教师评价机制,举办开放日,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请家长、学生参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形成家长、学生、同事、校长多元的评价体系。节假日组织教师游览、联欢、教研沙龙、风采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师德文化教育活动,使年级组成为教师们温馨之家。学校沿着 “实施主体性教育,培养发展型学生,创建精品型校园,形成学者型教师群体”的办学思路,凸显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办学理念,形成“勤奋、自主、合作、创新”的学风。 一年来,涌现出了全国模范教师林慕斌,省优秀教师卢秋萍,省优秀班主任陈玲,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王跃,市名校长郭正光,市名教师阮光清,市“师德标兵”汤玉玲,市“师德先进个人”周伟光,市课改先进个人苏小玲等先进个人;在每年的献爱心活动中,全体教职工纷纷解囊,近年共捐款15600.00元;在每年三月“学雷锋月”活动中,教师带头上街进行文明宣传、课改咨询、打扫环境卫生……。学校文明建设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福建教育》、《闽东通讯》等杂志都做了报道。

二、引导一批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上一级学校及社会是衡量产品的唯一尺度。产品质量要过关,关键是要把好每一道生产工序,制定出严格的“作业”方案。我校坚持“德育为主、五育并举”的原则,围绕五爱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消防安全教育”。大队部与体育组挖掘学校消防警校的教育资源,创设运动项目,用于体育课教学,将逃生自救常识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以运动竞技教学为中心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在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王立虹老师举行了公开教学,受到好评。福建电视台、闽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作了报道。这是我校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对学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知识技能训练的有益探索。

2、宣传阵地教育。利用红领巾电视台、雏鹰广播室、橱窗、黑板报、《小记者报》等宣传工具,加大课改的宣传力度,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文明佳事、课改新风,让同学看到生活中的亮点,树立学习的榜样,弘扬文明风范。

3、“假期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今年寒假,大队部组织全体队员开展“弘扬民族精神,过个快乐的中国年”综合实践活动。各年级分别开展了“春节家庭开支调查”、“宁德美景我来绘”、“采访校友,撰写校友的故事、办校友小报”、“给长辈拜年,办春节家庭小报”、“欣赏春联,制作迎春花灯”、“到农村去过年或参观”等。开学第一节课的寒假生活交流会上,人人说体验成长的故事,个个展示社区体验活动的成果,通过活动队员们用心体验家乡巨变,体验城乡春节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凝聚力,提高了队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4、“国旗下的中队主题会”的改革。本学年又有十几个精品主题队会在国旗下诞生,如五年级的“爱我家园”、“良好习惯,成功希望”、“奉献爱心、拥抱欢乐”、“守常规、见行动”等;四年级的“人人学做指挥官,个个争当好战士”、“我是消防小小兵”、“艺术展示你我他”、“对世界儿童的呼唤”这些中队主题会,主题由中队自定,力求“小一点”、“近一些”、“实一点”,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上都取得较好的效益。

5、“庆六一•展风采”活动。2004年6月1日上午,“小康路上队旗飘,铿锵鼓乐庆六一”"宁德市区首届少先队鼓号风采大展示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我校少年消防警校鼓乐队队员,他们身着橄榄绿军装,头戴殷红贝雷帽,个个精神抖擞,英姿勃发。编队表演围绕“少年消防教育主题”,创意新颖,含意深刻,表演生动,荣获市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们宁德师范附小少年的风采,激发了学生爱附小的情感。

6 、“手拉手、献爱心”活动。2004年3月,大队部发出了“春风送暖,爱心奉献--情系贫病老师和小伙伴,捐零钱、献爱心”活动倡议。活动重历时三个星期,突出了少先队教育活动的过程性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3月22日,学校举行了全校捐款大会,全校师生共捐款27265.7元,是历年来捐款数额最多的一次。

7、“百花园”文艺活动。“百花园”文艺活动以文化建设为主旨,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娱乐性相统一,让队员们在文艺活动中享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验成功与欢乐。四月份读书节、五月份艺术节,激发了队员的爱美之心和创造潜能,通过以美辅德,培养队员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展现了我校艺术教育的累累硕果。

8、缅怀革命先烈,争当文明少年。4月2日,清明时节,大队部组织被评为“学苑之星”“进步之星”“勤俭之星”“礼仪之星”的180多位同学,沐浴着绵绵春雨,怀着崇敬之情,来到宁德市烈士陵园,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圈和花篮,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哀思,表达学习烈士精神,讲文明、讲礼貌、勤劳节俭、自立自强、炼好本领、报效祖国的心愿和决心。

9、改革每周“国旗下的讲话”的内容与方式。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在上班队课时,就围绕这些主题开展活动,把本周"讲话"主题落实到班队活动中,突出了“小、近、实”和针对性、实效性的特点。

 10、改革"五项评比"中的"路队"方案。为了提高学生放学回家的安全系数,本学年对"路队"进行了改革,有效地减缓校门口拥挤的压力,减少了学生逗留校门口买零食的现象,放学时校园秩序明显好转。

11、创建红领巾文明示范街,管好自己的学生。开展勤俭道德教育,评选“勤俭之星”,教育学生学会理财,不买“三无食品”,不买街边不卫生食品,不乘坐无牌照的车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继续和校门口公交站点的车队开展“文明乘车”共建工作,每天安排值日教师到公交站点值班,督促指导学生文明乘车,引导学生安全通过马路。配合交警改变家长接送子女乱停放车辆的不良习惯,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12、大张旗鼓宣传、强化落实“一日常规”。第二学期开学,由部分学校班子成员组成的“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利用课间操时间,轮流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的宣传教育。对“一日常规”中的内容逐条逐项进行指导,并着重强调全体学生要将“一日常规”落实在行动上。经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各班级积极行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快步入正轨,为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领导、老师对学生养成教育“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13、规范少先队礼仪常规。本学年,一年段本着“分批加入儿童团,统一授予绿领巾”的原则,切实做好儿童团的“团前”教育;二年级做好“队前”教育,学生准备加入少先队;4月26日,学校隆重举行了“星星火炬伴我成长,文明习惯与我同行”大队主题会暨授红领巾、绿领巾仪式。一年级280多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儿童团;二年级380多位同学加入了少先队。这种“分批加入、统一授巾”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少先队激励教育的作用,与新课改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

 14、抓好每年一届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主题的校园师生读书节,推动学习型校园的进一步形成。抓好"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让队员们尽情地展示各方面的才艺。通过“班标设计”、“才艺小平台”、“班班有歌声”、“人人美展”、“班报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激发队员的爱美之心和创造潜能,培养队员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展现艺术教育的累累硕果。实现“以美育人”,形成高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抓好新队员入队工作,规划好九月份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组织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家庭体验道德规范。

 15、突出班级自主化管理。继续实行“学生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班级干部轮值制度”,把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分解给每一位同学,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工作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来选择自己的职责,通过管理自己,管理别人,管理班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才干。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制定班规、班训,亲手设计班牌,选定同学们喜欢唱的班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16、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以十六大提出的“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建设”为依据,努力把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有机衔接起来,以体验教育为载体,结合队员生活实际,从细微处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使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爱、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各中队要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一日常规”训练,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五小”教育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帮助和训练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开展“礼仪之星”、“勤俭之星”的评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学年分别有66位学生被评为学校“礼仪之星”和“勤俭之星”;四年级刘洋、李卉、黄巧婷等同学被评为省“五小标兵”。

 四、营造一种环境学校是育人场所。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一种环境。我们要给学生形成一种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校的每一个人、每一根草、每一块砖、每一堵墙都发挥育人的功能,经过努力,一个现代化的育人氛围初步形成。学校下大力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铺设闽东学校第一条橡胶跑道,养花种草四季常绿、花开不断, 形成地面和楼顶平台立体的绿化美化风格。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大门正面是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两旁是“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福建地图”、“宁德地图”,大门左边是一排美观的画廊,画廊对面是教学楼,教学楼正中镶嵌着校训“勤奋、自主、合作、创新”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教学楼走廊挂有学生的书画作品。班级布置既规范又生动活泼,有黑板报、图书角、文化园地、卫生橱和成长记录等。校园整洁大方,初步形成精品式、“三园”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但注重整体的布局和安排,而且更注重细节的渲染和衬托,使学生无论身处哪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感觉到视觉上美的愉悦,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灯柱上的标语,走廊墙壁上的名人画像;展览厅中的宣传画、地图;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板报、橱窗;楼梯旁悬挂的学生画作、摄影作品;外墙上的大幅标语,每间教室和专用室里的标语,图书柜;甚至每种植物前的标牌,均使人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学校原设有一个宣传栏,对学生来说显得高,要仰着头看,且容量少。校长采纳同学们的创意在原宣传栏的两旁花坛的矮围墙开辟新宣传栏。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六个有春、夏、秋、冬轮回的背景图的推拉橱窗,开辟栏目有:读书活动掠影、艺术活动窗口、我们的小编辑等。运用数码相机抓拍学生活动素材,快速、真实、贴近,以图片的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融入天真活泼儿童文化之中,此处润物细无声,不是展览胜是展览,这个基地成为了学生每天关心的热点,它与学生拉近了距离,产生了文化效应。通过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并使之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不断创新,形成特色的巨大推动力,是推进小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五、把住一个目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掀起了课程改革的大潮。作为众多"弄潮儿"中的一个,我校被定为省课程改革实验校。一年来,紧紧把住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标,以“培养良好习惯,探索评价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突出课改工作四个为主:课堂教学为主、开发生活资源为主、提高整体质量为主、评价发展研究为主。

1、立足课堂,落实课改。(1)开展随堂听课,了解教学状况。本学期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继续经常深入实验年级课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掌握课改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存在组织实验年级全体教师和部分其他年级的教师进行座谈,寻找原因,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及时调整努力方向。(2)转变教师角色,课堂宽松民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的角色要彻底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在课改实验年级的课堂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进行“范读”、“范写”,甚至勇敢地对课文内容、教师的意见提出质疑和挑战……。(3)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的学习方式。走进实验年级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看客”或“听众”,课堂中更多的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游戏和投入的竞赛、认真的操作和研究、形式多样的探索……。(4)学得开心,学得扎实。让孩子们喜欢学习,让生活走进课堂,这始终是我们追求的。在课堂中我们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数学、艺术规则。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学习。在学生好学的同时,我们还要求他们学得扎实,不浮躁。该掌握的知识绝不落下,没有知识支撑的能力不是真正的能力。

 2、变革备课方式,促进课改。学校规范了课改实验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试评价等四个方面的要求,注重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关注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探索。学校提出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增减”的电子备课方式。新的备课方式有以下几种:(1)在备课形式上,提倡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鼓励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方式 。 (2)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3)淡化备课、写教案的应检性,明确备课的目的,管理上注意做到备课、上课、测效的有机结合。(4)课改实验年级各教研组每周要有三次以上的集体研究备课时间,每次定一个老师主讲一个课题的教学设计(其中一次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大家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做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5)提倡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实验班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具体要求参加课改的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随笔,每月做到三个“一”: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整理一篇教学案例;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上交一篇较高水准的教育教学论文。

 3、改进评价,促进课改。为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评价精神,凸现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我们学校构建了"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组成。(1)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在: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适时进行激励性、多元化评价;②以“成长记录袋”为载体进行评价。(2)阶段性评价:有平时每一组教材学习完之后的阶段性检测;有半期、学期的检测;有期末各学科游艺性的“快乐素质测评”(我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有一套完整、详尽的方案,且已实施多年)。有期末协商式的评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以来,学生增强了自信,焕发了潜能,展示了自我,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2003年5月,学校承担了市级课题研究:“评价--教育”的实验和研究,如今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4、继续围绕“发挥学生主体性”大课题,开展下列课题研究:(1)德育工作实效性实践与研究(含相关课题:教育信息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公民道德建设--勤俭教育、家庭教育、少先队分层教育、亲子营等);(2)学生评价研究--"评价--教育"实验研究;(3)课程改革小学生学习策略研究;(4)新时期全境作文教学研究--小学生课题研究;(5)数学发展性教学研究“生活•活动•发展”实验与研究;(6)日常英语教学研究。

 5、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为了配合课改,促进课改,我们已着手开发校本课程。首期开发的课程有《我们的学校》:学校概况、杰出校友、学校简史;《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常识、现场模拟演练、消防警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宁川风云人物》:古代风云人物、近代风云人物、现代风云人物。上学期该三门课程的编写基本完毕,待近期修改后即可付之印刷,投入使用。 2004年5月25日,由宁德市教育局主办,我校承办的省级课改基地校,课改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汇报展示了语、数等学科在内的八节课和课改材料。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的课改特色,有力推动了学校的课改工作,还为各县市的课改工作提供了借鉴。

 6、开展送教和讲座活动,发挥辐射作用。

送教和讲座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一个载体,本学年凸显活中求实的特点。共有10位老师分别到福安、柘荣、福鼎、蕉城等地开展送课支教活动;共有10多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给市各类教师培训班开设课改讲座50多场,通过开展支教和讲座活动,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促进了教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校的应有作用,受到了同行、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六、增强二种观念增强“以法治校,以法治教”观念。

学校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聘请综治副校长,与所在三元社区紧密配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安全教育规定》、《外出活动和校内大型活动管理制度》以及上级有关教育收费的规定,加强法制观念,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齐抓共管,确保规范和师生平安,初步建立安全环境的有效管理、快速反应机制整顿校门口一条街,管好自家的店面。教育经营者要文明经商,不出售假冒伪劣的学用品和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玩具、书刊。教育经营者讲究环保,实行"门前三包"。创建校园周边反“抢劫、欺霸” 管理机制。对校外思想道德不良的少年抢劫、欺霸我校学生的行为给予坚决制止、教育引导。主动和校园周边居民、学生家长、商店经营者加强联系,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支持,遇有抢劫、欺霸事件发生,能帮助及时给予制止并和学校有关老师及时通报,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以求把问题处理在初发阶段,及时教育、挽救社会上思想道德不良的未成年人。训练学生的反“"抢劫”和反“欺霸”行为的技巧、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对思想道德不良的校外少年能敢于斗争,及时报告,在校园周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的局面。 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安全、健康、文明上网。加强对学生上“网吧、游戏机室”活动的日常监管,一经发现在学校200米内设有“网吧、游戏机室”,主动向上级部门报告,争取尽快协调取缔。严禁学生私自到社会上的“网吧”上网,发现学生有在社会上上网等行为,配合家长跟踪教育,督促改正。加强对学生网络文明的正面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综合素质,主动拒绝网络的不良侵害。一年来,学校师生无违法乱纪现象,也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增强遵守“计划生育”国策观念,多年来,我校定期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制定了有关制度,开展教职工健康体检、落实计生措施。(1)定期请蕉北计生委的同志到学校为全校已婚育龄女教职工查环查孕,为教职工提供方便。(2)认真做好学校常住人口的变动情况的登记,并及时向蕉北、蕉南、东桥计生委核对。 (3)组织各类业务培训,做好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等知识宣传。举办宣传栏,宣传有关教师及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心理与健康、膳食营养、食品卫生、预防艾滋病及性病健康教育、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防治等知识。学校把计生工作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上,多年来从未发生过计划生育的人和事。

一年来我们在创建活动中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今后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起步,再接再厉,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有所改革,有所创新,继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

 2004.9.10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