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教育时事

阳光体育运动不是另起炉灶
作者:教育报 来源:
发布日期:2007-08-23 07:18:29 阅读:1253次
——访教育部体卫司杨贵仁司长
    编者按:今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朝阳公园宣布“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亿万学生全程收听收看了北京主会场启动仪式,并在同一时间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各种体育活动。一些老师对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着一些不解与怀疑,带着老师们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
    中国教师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为什么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杨贵仁:更为确切地说,应该是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什么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原因有二个方面。
    首先,现在大家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知识掌握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尺度,众说纷纭。而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容易统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容易认同,因为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家长不会反对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都会支持。因此,把切实开展学校体育运动,加强青少年体育确定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另一方面,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方面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大量事实证明,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因此,我们必须从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和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把切实开展学校体育运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重要突破口,这是战略的考虑,也有策略的安排。
   
    中国教师报:《通知》还要求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请问,有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比如多长时间通报一次?具体的通报内容,由什么部门负责这项工作?
    杨贵仁:经过四年的试行,我们对原有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调整了部分指标。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对学生体质的基本要求。一个学生,除了身体有缺陷的,都应该也是可以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定期通报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各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二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通报的目的,是让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重视《标准》,切实推动《标准》的全面实施;让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及时了解体质信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每年通报一次,具体的程序是: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结果上报国家数据库,经过专家分析,由教育行政部门发布通报。
   
    中国教师报:《通知》说要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这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包括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时间吗?如果体育课时间不被侵占,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正常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似乎很容易达到。
    杨贵仁:其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一个概念,一个要求,不是说每次少几分钟多几分钟都不行。这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包括了体育课时间,但是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我们要求学校将集体体育锻炼时间列入课表,形成制度;广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就是在上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25-30分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体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出早操。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是没有得到保证的,体育课时被挤占的情况比较普遍。现在,需要明确一个认识,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国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基本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予以保证。中小学开设体育课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最新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此有明确要求。
   
    中国教师报:有教师问,不知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如何与学生的升学联系起来?如果有学生不达标,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也可能会写上达标。对此,国家会采取什么措施?
    杨贵仁:1997年开始,我们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考分计入升学总分。今后,还要不断加大体育考分在升学总分中的比例。从这几年的情况看,体育考试的组织是严格的,基本避免了作弊的情况。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测试与体育考试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既有体育考试,又有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从目前的情况看,两者的内容其实基本一致,可以结合。
    不论是体育考试还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了让学校重视、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相关的测试组织要严格,监督要加强。
   
    中国教师报:现在,不少城里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可学校面积一般却没有什么变化。以至于有的学校连升旗仪式都要班级轮换,哪里还会有地方去让体育“阳光”。与此同时,农村地区有不少学校又缺少基本的体育锻炼设施。这些现实的问题将如何解决?
    杨贵仁:中共中央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这些问题中央已经有考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场地器材支持项目”,帮助农村学校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文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学校的责任,将有力地推动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为孩子们开展体育活动创造物质条件。
   
    中国教师报:现在,“学生安全大于天”,这方面出现点问题,不仅会遭到当事家长的纠缠,学校整体工作也往往会遭到一票否决,以至于大多数学校别说什么春游、拉练之类的活动,连个学校运动会都不敢开了。请问《通知》酝酿时,各部门可曾通盘考虑过这些因素?
    杨贵仁:在运动伤害,学生安全方面,我们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已经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今后,要积极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将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共同研究制定。
    更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要时时谨记“安全重于泰山”,对体育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也要常抓不懈,消除安全隐患。
    中国教师报:很多教师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非常及时,但愿这一活动持续开展下去。一个“但愿”,反映出大家对形式主义的担忧,请问对此教育部有何考虑?
    杨贵仁: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写入了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中,说明活动是要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的。这里有两个情况需要明确的:
    第一,阳光体育运动要和学校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紧密相连,不是另搞一个活动。我们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要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二,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的学生,将获得“阳光体育证章”;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将获得“阳光体育奖章”,以此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激发自觉性。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要通过这个运动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作为一个抓手,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所以,阳光体育运动是有具体内容的,不会流于形式。
   
    中国教师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肯定也会增加不少。请问现在的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否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杨贵仁:现在小学一、二年级每周有四节体育课、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体育课由原来每周二课时增加到每周三课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需要体育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点。要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像“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要向体育教师倾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大体育教师培训的力度。
    另外,体育教师的待遇也需要关注。体育教师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样的生活、政治待遇,同工同酬,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应该计入工作量,他们室外活动较多,应该有相应的补贴。这些问题,需要各地政府部门和学校予以解决。
   
    中国教师报:去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这项运动开展得如何?
    杨贵仁: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下发到现在,我们得到的信息反映,各地对此都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做得不错,运动开展得很好。
杨贵仁
    现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中国大学生体协、中学生体协副主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