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师范附小2005~2006学年工作要点
2005~2006学年,学校工作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落实宁德市教育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弘扬附小传统文化,进一步健全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总体目标: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拓宽办学思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创造条件,争取顺利通过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的检查评估。
2、招生300人;巩固率100%,毕业率100%。
3、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科优秀率达70%以上、合格率达98%以上;继续抓好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在职进修,力争大专学历教师占90%以上,本科学历占20%以上。
4、强化层次目标,整合活动内容,试行项目化管理;推进课程改革,畅通信息渠道,加强档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工作要点:
(一)队伍建设:
1、强化“每一位教师都是宁师附小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人人都要精心呵护附小来之不易的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准,树立宁师附小师表形象。
2、弘扬附小传统文化,强化责任意识,提倡奉献精神,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3、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4、继续开展教学基本功评比,树立教师典型,带动全体,形成“比能力、比水平、比奉献”的良好氛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班子队伍落实岗位职责任务,率先垂范,深入年段、班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带头作用;参与经常性的听课、评课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6、继续实施内部体制整体改革,进一步健全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奖优罚劣,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德育工作:
1、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及“实施意见”,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校”。
2、提倡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
3、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为重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整合课内外、校内外各种活动,突出针对性与实效性。
5、以“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为主课题,构建立体教育网络,重视各个学科的整合教育,提高实效。
6、树立学生、班级典型,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7、树立“事事处处求学问、点点滴滴学做人”的教育管理理念,力求学生管理到位。新学年特别加强“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保护精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教育,进一步强化“我以附小为荣”的思想。
(三)教学教研:
1、进一步落实课改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贯彻实施,巩固并扩大课改成果。
2、落实“面向全体,突出主体,重视差异,激活潜能,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的教研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抓好教学流程管理。
3、注重课堂教学实效,在扎实抓好“双基”训练的同时,重视知识面的拓展,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提高。
3、完善素质测评办法,发挥教学评估的导向作用;树典型,带整体,浓厚读书氛围。
4、切实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及网络教学的管理,进一步发挥图书馆、校园网、互联网的作用。
5、实施校本教研,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室、组)的网络作用;调动中青年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研究实效。
(四)体育卫生:
1、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训练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2、根据学校实际,切实抓好学生用眼卫生的教育工作,控制近视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年级女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
3、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强化体育课堂意识和良好运动场所的保护意识,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场地,加强器材管理,提高健身效益。
(五)安全工作: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2、抓好校园治安,配合有关部门整治周边环境;落实“人人都是安全工作者”岗位职责。
3、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落实预防措施,确保师生和校产安全。
(六)后勤工作:
1、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收费,严肃财经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加强资产的管理。
2、根据学校财力安排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添置教学设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制订财产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切实做好教学设备、用品等财产的管理工作,减少财产损坏,严控财产流失。
3、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做好日常教育教学与教师生活的服务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七)共建工作:
1、党、政、工共建。
(1)巩固“教工之家”共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小家”建设,树立“岗位标兵”,调动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意识。
(2)全方位支持教育工会的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提高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树立宁师附小教职工的新形象。
(3)强化公开意识,各部门配合工会做好校务公开工作,接受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监督。
2、军、警、校共建。
(1)继续做好与军分区、蕉城区人武部、消防支队、消防大队、交警大队、公交公司的共建工作,加强沟通,互相支持;帮助解决共建单位军警子女入学问题。
(2)聘请军警校外辅导员到校开展相关知识讲座;组织师生到部队营房联欢、慰问。
(3)继续抓好少年消防警校、交通警校的组织、教育与训练,带动家庭,影响社会。
(4)搬迁布置消防安全教育馆,建设宁德市少先队军警校精神体验营地,进一步扩大军、警、校共建成果。
3、学校、家庭、社区共建。
(1)继续加强与三元社区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
(2)发挥家长委员会、好家长的作用;改变家长学校的办学模式,实施学校、年段、班级三级联系网络,注重教育实效。
(八)退教协工作:
1、加强对退休教师队伍的管理,关心、支持退教协工作;保障活动场所,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尽力落实“共享”待遇。
2、定期召开由学校党政工领导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座谈会,通报学校重大事项,了解退休教师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加强关工委的工作,发挥关工委老同志的作用,为教育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九)示范辐射:
1、继续发挥省级示范小学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
2、加强对联合办学学校——侨兴学园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宁师附小与侨兴学园联合办学质量,提升侨兴学园的品牌。
3、扶持宁德市华侨小学办学,运用我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全面管理宁德市华侨小学。
4、资助蕉城区洋中学区办好“宁德师范附小希望小学”。
5、继续扶持寿宁县张高谦小学,建设好宁德少先队张高谦精神体验营地和宁师附小·张高谦小学德育实践基地。
6、继续保持与原有联谊校的密切联系,进一步通过教育教研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宁德师范附属小学
200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