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工之家 >摄影之家
![]() |
|
相机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高级。拿着高级专业相机的专业摄影记者,觉得新闻摄影越来越难。拿着傻瓜机,自家的生活照尚且不能让父母妻儿满意的初学者们,却觉得新闻摄影越来越容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对摄影语言表达的认识,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懂得越多越知道不足。 我们经常能在文字编辑、部主任或老总们那儿听到这样的话题,××稿子没写好,可惜了。为什么可惜?因为表达能力不足,无法将新闻事件的本质内涵和意义充分展示给读者,无法用语言的表达去感染读者。文章是字句组成的,一样识字、一样能造句,为什么写不出一样的文章?认识能力之外,关键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其实,新闻图片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经常在电视里见到一些手机新闻图片,说实话,许多图片就是认识300个汉字的孩子在造句,一眼就看得出来,作者对摄影语言还一无所知。本文想对已经拿起相机和准备拿起相机从事新闻摄影的朋友们,谈谈摄影语言与新闻图片的表达。 伦勃朗的用光对摄影语言的影响,我们在去年的华赛一等奖作品中还能见到。用多张美国士兵的标准相反映美伊战争中美国人的心理过程,是荷赛展示给我们的全新的摄影语言……远的不说,近的不谈,我们就聊聊身边的、常用的。 广角是摄影记者常用的镜头,因为新闻摄影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事件现场的镜头越来越多,广角成为“抢前”的利器。但就镜头语言来说,这种用法是一种异化,经常使新闻主体的人物无端变形,让读者看着也别扭。但作为镜头语言,广角可以强化主题,强化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比如拍一张乡村邮递员踏着石墩过小溪,我们从侧面把石墩拍全了,人从上面走过,它能告诉读者的仅仅是乡村邮递员踏着石墩过小溪。如果用小广角镜头,低位从小溪的这一头拍摄踏着石墩过小溪的邮递员,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呢?我们看到的是前景的石墩细部,给人以时间久远的感觉。从石墩边上淌过的流水,也有了它的细节,有动感、有浪花,带着情感的色彩。石墩由大变小,小溪那头,乡邮小小的身影,在过溪的空间和时间感上被强化和象征化,那就是我们要用摄影语言传达给读者的,登山涉水,一路艰辛。加上用摄影语言表达出来的石和水的象征意义,便是10年、20年或30年的乡邮之路。一样的场景,不同的语言表达,差异是不言而喻的,这与写文章没什么区别。三年前获中国新闻一等奖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新闻片,就是用广角拍摄的。它强化了当年经济领域十大新闻人物吴敬琏的手指所向,象征他对中国经济走向的影响。这个广角的运用,就如同我们写作时在需要强调的句子后面加上感叹号,给读者强烈的阅读引导。 与广角相对的是长焦,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体育和舞台摄影作品,压缩和浅景深效果使照片就像一篇篇精美的新闻特写。由于长焦在使用上存在着拍摄技巧上的难度,在普通摄影爱好者提供的片子中极难见到。其实,长焦干净的镜头语言特征,对拍摄新闻人物等需要集中表达主体的片子中,其表达方式是别的镜头和角度都无法替代的。先用长焦拍摄自己的父母,你会对长焦的语言有所感悟。 焦距是语言、光线是语言、构图是语言、影调是语言、角度也是重要的摄影语言。在摄影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摄影者有的登高,有的下蹲。更夸张的,有的躺着拍,有的上房揭瓦拍。为什么这么累?这与写文章的推敲之说异曲同工。如何在新闻摄影中使用视角语言表达作者的意思,本来是一个很需要推敲的问题,可是,因为许多拿相机的不了解这种语言,大部分干脆站着摁下快门了事,有的则东施效颦,不知道如何表达,乱用视角。比如,俯视与仰视的角度,在摄影语言中有表达渺小或高大的意思。使用这一类视角语言,相当于我们写文章时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带有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是非判断。而我们经常能在摘果子的新闻片中见到仰视的角度。为什么仰视?可能蹲下拍显得比站着拍专业?可能仰视毕竟有些变化?可是,将一个摘果子的果农拍得下大上小,要表达作者的什么意思?要表达作者对事件的什么评价?真还不如干脆一个广角,把果子拍得大大的,起码告诉读者,又是一个丰收年。 俯视的角度出现在我们的新闻片中,除了大场景,多是因为挤,只好举起相机拍。真正运用俯视带感情色彩的视角语言表达作者拍摄意图的新闻片,不多。张永定在拍摄山村单人校组照时,单人校老师扛着板凳走过小操场这张俯视的片子,是视角语言用得比较好的新闻片。这张片子平拍,告诉读者的是,她是个好老师,课余还在忙学校的事,不带主观的感情色彩及对事件的个性评判。仰拍,可以表达对单人校老师的崇敬之情,牵强一点可以说表达了平凡即伟大的意思。俯拍则不同,在表达小人物生存窘迫的同时,作者的意图是引发人们对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关怀。更进一步,作者希望从这一个令人辛酸的个体引发社会对整个单人校困境的关注。类似的镜头其实在电影中经常能见到,因为电影学院对镜头视角的语言表达功能叙述得比较充分。 摄影,最简单说,利用光,存个影。在这6个字后面,是一个很丰富的摄影语言体系。我们学习文字语言,高中毕业就花费12年。我们认知的摄影语言,许多人还只是婴儿张嘴会叫妈。不知没什么可怕,出口成章者,哪一个不是从叫一声妈开始学习语言的过程。可怕的是,当你摁下快门那一刻,你就以为自己已经懂得摄影。 本人工作需要,学得一点摄影语言的皮毛,在此插葱装象,原为一点苦衷。我想告诉读者,从事新闻摄影,不是拿起相机就能一蹴而就。新闻摄影就跟文字报道一样,想在这一行干出点名堂,语言表达能力是不能不过的关口。音乐我一窍不通,我无法从音乐中辨听出高山流水、松涛海风,我对乡土之音与天籁之声没有任何感觉。但我不想去了解蝌蚪在五根线上怎么游,甚至不想弄懂1234567,因为,音乐对于我,只是听听而已。 |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