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课堂实录
作者:转载
来源:
发布日期:2007-04-27 09:06:40
阅读:2232次
课堂教学实录
《识字7》教学实录
执教:富阳市富春五小 王 群
记录: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潘雪君
建德市大洋中心小学 潘丽娟
一、谜语激趣导入课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它们是谁呢?想认识它们吗?
生:想。
1、猜第一个谜语,随机学习生字“孔雀”。
师:咱们先来猜一猜: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象扇子,展开很漂亮。
生猜:孔雀。
(课件展示“孔雀图”,引导学生看图。)
师:你觉得孔雀漂亮吗?(漂亮)哪儿漂亮?
生:尾巴。
师:这么美的孔雀,我们来叫叫它吧。
生:齐读“孔雀”。
⑴借机学习生字“孔”:
师:你能给“孔”找找朋友吗?
生:鼻孔
生:毛孔
生:小孔
⑵引导学习生字“雀”:
师:看老师板书“雀”,你有什么办法记住“雀”吗?
生:上面的“小”去掉勾,下面是“谁”去掉言字旁。
生:“谁”的言字旁换成“小”
师:刚才,我们用同一种办法记住了它,一起来念念。
生齐读。
2、猜第二个谜语,学习生字“雁”。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栖息沼泽和田头,随着季节南北走,队列排成人字形,纪律自觉能遵守。
生猜:大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它会随着季节南北走。
生:他也能排成人字形的队伍。
师:排成队伍的就叫雁群。(课件展示雁群图)
引导学生看老师板书:“雁”。
(点评:孩子们喜欢动物,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喜欢听故事、猜谜语,喜欢新奇、有趣、神秘的事物。王老师正考虑了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课的开头以介绍两位动物朋友以及用猜谜语的方式引领孩子进入了一个让他们感到有趣、好奇的氛围里。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看到美丽的孔雀,高兴地和孔雀打招呼。在这一声声亲切的招呼声中,课堂教学演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小朋友在快乐的“生活”中读准了“孔雀”的读音,认读了生字“孔、雀、雁”并了解“孔雀、大雁”的有关特点。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学习热情。)
二、情境识字
师:小朋友真聪明!孔雀和大雁可高兴了,他们还要带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森林里的新朋友呢,瞧,他们来了!
yīng yàn ling lí hǔ xióng jǐn
1、(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动物图片: 雄鹰 雁群 百灵 黄鹂 老虎 熊猫 锦鸡)
师:认识它们的就赶紧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生自由地读词——指名读,随机指导yīng jǐn ling前后鼻音的正确朗读——齐读两遍
(点评:王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动物安详地生活在森林里的画面,动物图片清晰、放大,然而图片上的文字却过于小。王老师设想通过图片创设动物和人类互相依存的情境,并让孩子认识动物,认读相关的汉字。但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在鲜艳的放大了的图片上,无暇顾及图片下的小字,对集中精力识字有一定的影响。况且,出示的这些动物大部分是孩子们所熟识的。还不如让孩子们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文中的动物朋友,随文识字。)
2、课件隐去动物图和上面的拼音,师:我们再来叫叫这些动物名。
老师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师:我们的动物朋友在大森林里生活得可幸福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美美地感受一番吧!
(课件展示课文句子图:孔雀锦鸡是伙伴,雄鹰翱翔在蓝天,天空雁群会写字,丛林深处有老虎,黄鹂百灵唱不休,竹林熊猫在嬉戏,大小动物都有家。)
师配乐读后,谈话:多快乐的生活呀!想读吗?自由地投入地读一读吧!
生自由朗读句子。
师:谁来读读文中带生字的词?
生:丛林、翱翔、嬉戏 (当小老师教读)
师:谁来把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指生朗读)
师指导“伙伴”的朗读后,问:孔雀的伙伴是谁?
生:百灵。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比美。
生:它们在捉迷藏。
生:它们在做游戏。
师:他们高兴吗?(答:高兴)
师:请你高兴地读读。——齐读句子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百灵和黄鹂在唱歌。
师:在唱什么歌?
生:《两只蝴蝶》
师:你们会唱吗?我们也来唱唱。(生唱“两只蝴蝶”)
师: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大雁会在天空写字。
生:竹林熊猫在嬉戏。
生:雄鹰在蓝天飞翔。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动物们都有快乐的家。
师:是的,动物们都有快乐的家。 那么,作为动物的朋友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
生:不要伤害动物。
生:要保护好动物。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点评: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通读的“孔雀锦鸡是伙伴,雄鹰翱翔在蓝天,天空雁群会写字,丛林深处有老虎,黄鹂百灵唱不休,竹林熊猫在嬉戏,大小动物都有家。” 是从文中抽出的一部分内容。为什么要把一篇完整的拍手歌抽出一部分来呢?是为了突破难点,引导孩子读通、读顺?为了进行说话训练?好像都没必要。孩子们所说的,都是零碎的内容,或是文中的句子,对课文的感悟和思维的训练都没起到太大的作用。何况,课文本身并不难读。完整的拍手歌孩子们读起来更感兴趣。这里所花的时间还不如让孩子们读读课文,也许这样,孩子们早就读得朗朗上口了。)
三、朗读感受语言规律
1、师:有位小朋友也写了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就藏在课本122页,请自由地读读吧!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句都有数字。
生:都有你拍,我拍的。
生:都是写动物的。
生:可以拍着手来唱来读。
2、师:这是一首拍手歌。喜欢拍手歌吗?下面请你和同桌一起拍手读,一边读一边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请按照你认为最开心的方式自己练一练吧。
生同桌一组拍手念儿歌。
师:看到大家拍得这样开心,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拍手读读,好吗?
师生一起拍手念儿歌。
(点评:老师和孩子们一块拍手,一块念儿歌,对学生而言,本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然而,老师却始终站在讲台上,空拍着手。她为什么不离开讲台轮流和孩子们击掌呢?一个和孩子们亲近,和孩子们亲切交流的机会就这样流失了。)
3、课件展示: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
你拍五,我拍五,雄鹰翱翔在蓝天。
师:读读,想想:“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能不能换成 “你拍五,我拍五,雄鹰翱翔在蓝天。”为什么?
(点评:“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为什么不能换成 “你拍五,我拍五,雄鹰翱翔在蓝天呢?只不过前者读音押韵,读起来更有韵律,更好听。也许这样提问会更好些: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读。
生:不能,因为第一句好听。
师:为什么换成“你拍五,我拍五”就不好听了呢?(学生有些茫然。)
师课件展示“三和“天”的拼音,启发: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和天这两个字中都有韵母“an”。
(师指着图中的拼音讲解:像这样句子中最后一个字用韵母相同的字就叫押韵。)
(点评:出示“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你拍五,我拍五,雄鹰翱翔在蓝天。”引导孩子在比较中发现押韵,挺好的。然而老师却过于心急,有点匆匆走过场的感觉,假如能多让学生读读,孩子们的感受会更深。探究的过程还不够充分,引导过程还未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师:押韵读起来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找找,书上还有押韵的吗?
生: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和“记”都押“i”韵。)
师:拿出笔,圈出文中押韵的词,比一比谁找得最快最准确。(生圈词)
师课件展示押韵的词,看看自己圈对了吗?(生自我校对)
师:其实,这首儿歌每一句话都是压韵的。我们一起来拍手念儿歌。(生拍手念儿歌)
4、模仿课文进行简单的创编。
师:我们也来学学编儿歌,好不好?
⑴课件展示内容:生四人小组合作填写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机灵( )竖起耳。
你拍三,我拍三,( )树上荡秋千。
你拍四,我拍四,( )捉虫子。
你拍五,我拍五,蝴蝶( )。
你拍六,我拍六,蝌蚪( )。
你拍七,我拍七,( )。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⑵交流创编的儿歌:
师:有几句比较难,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请该组代表朗读: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机灵(兔子)竖起耳。
你拍三,我拍三,(猴子)树上荡秋千。
你拍四,我拍四,(小鸡地上)捉虫子。
你拍五,我拍五,蝴蝶(花间捉迷藏)。
你拍六,我拍六,蝌蚪(水中排成队)。
你拍七,我拍七,(蜘蛛房前织网忙)。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 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师:你觉得这个小组的儿歌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儿?
生:字数一样了。
师:“你拍七,我拍七,蜘蛛房前织网忙。”字数虽然一样,但有没有更好的?
生:蚂蚁地上运粮食。
师选取这个代表组的作品展示: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机灵(兔子)竖起耳。
你拍三,我拍三,(猴子)树上荡秋千。
你拍四,我拍四,(小鸡地上)捉虫子。
你拍五,我拍五,蝴蝶(花间在跳舞)。
你拍六,我拍六,蝌蚪(池中游得欢)。
你拍七,我拍七,(蚂蚁地上运粮食)。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师点评这个小组的儿歌,建议将“你拍六,我拍六,蝌蚪(池中游得欢)。”改成“蝌蚪水中欢乐游。”会更好。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念念这首儿歌。(生齐拍手朗读)
(点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简单的创编,力图拓宽孩子的思维,更好地理解并初步学会使用押韵。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但是,教学时却是匆匆过场。老师展示了学生的作品,但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哪句好,为什么好,怎样写才会更好,而是匆匆地由老师自己作了修改。孩子们听了,也是云里雾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的拓展过于着急,这么多的教学目标要在一堂课中实现,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的,倒不如扎扎实实地进行生字教学和朗读训练。至于拓展完全可以安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
四、复习生字
师:你们真能干,在这节课中不仅认识了生字,会读课文,还会编儿歌了呢!今天新交的10个生字娃娃都认识了吧,让我们再来认一认。
出示:护 牢 孔 雀 锦 鹰 丛 鹂 灵 嬉。
生齐读——卡片出示,指生读。
五、学写生字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4个生字。课件出示:拍 护 保 物
师:请小朋友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拍”。(边指导“拍”右边的“白”中间一横要平分上下)
(由于时间关系,另外3个字没有指导,没有进行书写练习。)
反思:
听着王老师所执教的识字7,在感受着王老师所创设的美好情境和亲切流畅的语言时,从中也有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和感想。本课是一首“拍手歌”,篇幅短小,每节的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相信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会就能读通读顺读熟了,并定能从演读“拍手歌”的掌声中有所领悟——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和人类互相依存……然而,王老师却花了较多的时间,并肢解了有趣的“拍手歌”,让学生读儿歌,认读生字词,进行没有提升的说话训练。因此,在后面的几个环节中,老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匆匆过场。学生课文读得还不够尽兴,读得还不够琅琅上口,还未能感受动物和人类相互依存的和谐,还没有完成生字的书写教学便下课了。总感觉老师牵的太多,说的太多,给予学生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太少,肯定鼓励学生的次数太少。在课堂上,其实我们都很容易犯这样那样的失误,处理教材的不得当,课堂语言的不精练,教学机智的不灵活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造成高耗低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学生的点拨和激励,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与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