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校长读书的“金字塔”
作者:阮光清 来源:
发布日期:2006-12-10 23:22:40 阅读:1671次
     读这三类书,我还是主张正“金字塔”型结构,专业书在最上面,人文书在最底下:一是自上向下,先急后缓;二是自下向上,下为基础。
 
    校长读书,教师才会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社会才会读书。这是一句很精彩的话,我曾多次想,目前中国社会读书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学校里真正的读书氛围还没有形成使然,而校长又处在这个读书“链”的起点上。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当今世界“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太难,更别说我们校长的读书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读书,以使我们的知识学问、素质修养、见识思想,较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适应创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不揣冒昧地将校长要读的书(实际上也不止是校长读的书)分为三类:专业类书、职业类书和人文类书。下面,谈谈我对读这三类书的看法。

  首先,专业书非读不行。专业是一个人工作谋生的最前沿阵地,要想取得理想的专业成绩,就非得读书、学习和研究不可。在对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校长必须通过读书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以学校管理的内行角色出现,对学校管理从理论上明白,从实践上清楚。校长真正要使学校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不去钻研专业书籍,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是行不通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校长靠“运动”、“把持”,是办不好学校的。

  其次,职业书不读不行。我这里说的职业是指教育而非校长。我们从事了教育这一行,就要熟悉教育这个圈,国内的教育形势如何,国外的教育现状怎样?校长、教师、学生在校生活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学生从下一级学校来,下一级学校培养学生有什么特点?学生到高一级学校去,高一级学校对学生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对于这些我们都应该通过读书学习搞清楚,弄明白。再者,除去这些不同之外,你我之间、校校之间还有太多太多的共性要求,如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惯例程序、工作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等,不学习你不会知道教育这个圈内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不学习你跟同行、跟同事、跟集体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再次,人文书并非闲书。人文书往往被当作“闲书”看待,实际上这类书才是一个人提升品格和修养的主渠道,读这类书才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们说,匠人和大师的主要区别在于匠人的学识单一,而大师的学识综合。一个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技能已不是关键因素,关键是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综合修养,特别是人格修养,而这修养多来自于人文书籍。如武功大师、建筑大师、书法大师等等。不言而喻,校长要把自己的学校办好,办得有特色,有成就,只是学习专业书、职业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多读点人文书籍。让我们多读点人文书吧,追求做大师型的校长。

  校长应该读的书理应很多很多。在上面三类书中,每个校长所读各类书的比例也应该因个人的知识、阅历和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从常态看,读这三类书,我还是主张正“金字塔”型结构,专业书在最上面,人文书在最底下:一是自上向下,先急后缓;二是自下向上,下为基础。

  朱永新教授讲:“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缺乏的民族,一个创造力缺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般人读书对自己、对事业、对民族都如此重要,我们校长读书又该是何等重要啊。校长读书,小而言之是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素质的需要,大而言之是师生进步、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

校长读书的“金字塔”
作者:武际成  发表时间:2006-12-8 11:53:55 访问次数:36
     读这三类书,我还是主张正“金字塔”型结构,专业书在最上面,人文书在最底下:一是自上向下,先急后缓;二是自下向上,下为基础。
 
    校长读书,教师才会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社会才会读书。这是一句很精彩的话,我曾多次想,目前中国社会读书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学校里真正的读书氛围还没有形成使然,而校长又处在这个读书“链”的起点上。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当今世界“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太难,更别说我们校长的读书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读书,以使我们的知识学问、素质修养、见识思想,较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适应创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不揣冒昧地将校长要读的书(实际上也不止是校长读的书)分为三类:专业类书、职业类书和人文类书。下面,谈谈我对读这三类书的看法。

  首先,专业书非读不行。专业是一个人工作谋生的最前沿阵地,要想取得理想的专业成绩,就非得读书、学习和研究不可。在对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校长必须通过读书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以学校管理的内行角色出现,对学校管理从理论上明白,从实践上清楚。校长真正要使学校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不去钻研专业书籍,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是行不通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校长靠“运动”、“把持”,是办不好学校的。

  其次,职业书不读不行。我这里说的职业是指教育而非校长。我们从事了教育这一行,就要熟悉教育这个圈,国内的教育形势如何,国外的教育现状怎样?校长、教师、学生在校生活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学生从下一级学校来,下一级学校培养学生有什么特点?学生到高一级学校去,高一级学校对学生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对于这些我们都应该通过读书学习搞清楚,弄明白。再者,除去这些不同之外,你我之间、校校之间还有太多太多的共性要求,如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惯例程序、工作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等,不学习你不会知道教育这个圈内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不学习你跟同行、跟同事、跟集体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再次,人文书并非闲书。人文书往往被当作“闲书”看待,实际上这类书才是一个人提升品格和修养的主渠道,读这类书才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们说,匠人和大师的主要区别在于匠人的学识单一,而大师的学识综合。一个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技能已不是关键因素,关键是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综合修养,特别是人格修养,而这修养多来自于人文书籍。如武功大师、建筑大师、书法大师等等。不言而喻,校长要把自己的学校办好,办得有特色,有成就,只是学习专业书、职业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多读点人文书籍。让我们多读点人文书吧,追求做大师型的校长。

  校长应该读的书理应很多很多。在上面三类书中,每个校长所读各类书的比例也应该因个人的知识、阅历和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从常态看,读这三类书,我还是主张正“金字塔”型结构,专业书在最上面,人文书在最底下:一是自上向下,先急后缓;二是自下向上,下为基础。

  朱永新教授讲:“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缺乏的民族,一个创造力缺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般人读书对自己、对事业、对民族都如此重要,我们校长读书又该是何等重要啊。校长读书,小而言之是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素质的需要,大而言之是师生进步、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