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贯彻《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推进了艺术课程改革
作者:阮光清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4-29 11:31:52 阅读:1804次

---宁德师范附小2005年艺术教育工作探索

        一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探索学校艺术教育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使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得以落实,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进了我校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建构学校艺术教育新理念
        在"走进新课程,构建新理念,谋求新发展"的课改实践中,我校根据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将学校艺术教育理念定位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培养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我校把握了六个必须:
        1、必须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的领导,完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制订并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使学校艺术教育全面步入"依法治教"的轨道。充分开发利用社区艺术教育资源,全面规划,通盘考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利用社区艺术教育资源,为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服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2、必须形成对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共识。把握艺术教育实施的普及化,使学生人人接受艺术教育,个个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克服在艺术教育中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和"以绘画,唱歌为中心"的纯艺术教育模式。
        3、必须把握艺术教育目标人本化。把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目标。通过艺术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天赋;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修养;了解民族艺术文化和世界多元化,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让艺术融入个人的生活之中,扩展个人的艺术生活世界。
       4、必须把握艺术教育课程的多样化。必修课和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统一课程与活动实践相结合。课外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补充。
       5、必须把握艺术教育方法灵活化。突出参与性、活动性。注重学生实践,注重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创造性。艺术课是最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6、必须把握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规格化。实施新课程的艺术教师应该是关心学生,激发艺术兴趣,指导学生艺术生活的人师;是开发学生艺术潜能,唤醒学生艺术生活未来的导师;是具有广博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专才;是积极开拓未来艺术教育新天地的革新者,是对错综复杂多元的社会艺术生活能正确分析评判的楷模。
        二、建构学校艺术教育新机制
建构起学校艺术教育的保障机制,是确保《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的关键。我校从艺术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建构学校艺术教育的保障新机制。包括管理机构、进人机制、师资培训保障、专用场地及器材配置、经费投入、评价奖惩等,在创新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1、按照部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这一法规性文件的规定,建立了由一名副校长任组长,由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网络信息中心负责人和艺术教研组长、年段长为成员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学校有艺术才能和兴趣的教师组成的学校"艺术教育辅导组",从行政和业务两条线进行管理与指导。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划(2001-2010)》和《办好艺术兴趣乐园的工作意见》,既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又有相关的保障措施。
        2、调整、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创新进人机制。根据学校在全市率先实施《学校内部机构改革实验》的机遇,学校从艺术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严把教师进人关,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近三年招收了4位艺师毕业生(现全部达到大专学历)到校任艺术课程。他们年轻、有活力,专业素质强,基本功扎实,使我校的艺术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3、根据新课程理念成立艺术教研组,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根据课改的需要,去年学校把原来的音乐、美术教研组合并办公,成立学校艺术教研组,促进学科整合,为全校全面实现艺术课程的开设打下基础。同时实施校本培训,通过骨干教师讲座、示范,带动全体,共同进步;请进专家指导,学习提高。进一步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新洗牌"的必然性,提高自身素质紧迫性,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4、确保艺术教育设备投入。教学设备按省示范小学标准配备。现有舞蹈厅、音乐室、美术室等艺术专用教室四间、艺术器财仓库一间。近年,各专用室还配备了实物投影仪、电脑、录音机,实施多媒体教学。年初设备添置有预算,保证艺术教育的教学需要,确保资金、器材到位。
        三、建构学校艺术教育新模式
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学校遵循三个原则去构建新模式,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活动氛围与环境创设相结合。
        1、艺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必修课,旨在让全体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与感染,得到基本的文化艺术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师每个学期上一节校内或对外公开课或观摩课。开展艺术课题研究,写一篇教学教研论文和教学反思,写几句对学生最棒的评价语言等。
学校开足了艺术课程,并认真抓好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多年来,"分数"一直是艺术学科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艺术特长和艺术感受、表现、创造等方面不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约束了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艺术学科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和总评结合起来;评价内容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目标,设计表格;在评价时间上采取了课堂评价、课前抽查、平时观察、学期评价等;在评价态度上以"以人为本",采用人性化的评价,做到评价及时、语言适度、亲切。对于表现突出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颁发艺术奖章,重视学生的差异,重赏识教育。
        2、艺术课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其爱好、特长进行培养、指导的艺术教育,旨在充分尊重学生,真正还学生主体地位,在全面掌握学生兴趣爱好和潜在艺术素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校艺术教育的天地里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我校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摆到了突出位置。在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程的同时,还开设校本课程《形体艺术训练》课。构建了"一课"(艺术,音乐、美术课)、"一节"(每年一届文化艺术节)、"一活动"(周末兴趣乐园)、"一社"(新蕾文学社)、"二团"(七色光舞蹈团、小白鸽艺术团)、二展(六一书画摄影展、暑假艺术活动成果展)、二汇演(迎新生、毕业生汇演、元旦师生文艺汇演)"三刊"(艺术画廊、小记者报、新蕾文社报)"四队"(苗苗合唱队、民乐、管乐演奏队、腰鼓秧歌队、消防警校宣传队)的艺术教育模式,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特长,发展了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如鲜艳的花儿竟相开放,似七彩的阳光异彩纷呈,全体学生尽情地展示着各方面的才艺。"班标设计"、"才艺小平台"、"班班有歌声"、"人人办美展"、"个个练书法"、"层层赛演讲"、"手抄报展览"、"读书演讲会"、"课本剧表演"、"小论文展评"、"优秀诗文背诵考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历时两个月,展现了我校艺术教育的累累硕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鉴赏的能力。"文化艺术节"至今举办八届。每届艺术节都成立了筹备小组,认真策划,精心布置,做到有通知、有动员、有方案、有内容、有表彰,还要有创新,如前年第七届艺术节搭建了T型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化装艺术,去年第八届艺术节则搭建了两个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展示绘画、舞蹈、歌唱、弹奏等的艺术才能,通过艺术节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爱美之心和创造潜能,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人在表现美,个个在创造美。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兴趣小组活动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外兴趣活动",我校创出了新模式。①结合艺术学科教学,每位艺术学科教师带一个兴趣小组,纳入教学工作量,如:合唱团、舞蹈队、民乐、管乐队、腰鼓秧歌队、播音兴趣组、小画家、小摄影家俱乐部等,常年开展活动,活动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备课、有成果汇报;②结合"周末兴趣乐园"的组织,本着量力、自愿的原则,发动学校有特长的老师、社会艺术人才开办周末艺术兴趣乐园,如:七色光艺术团、书法兴趣班、美术兴趣班、小记者班、小主持人培训班等。指导老师积极为同学搭建展示平台,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美术兴趣班的六十多名学生绘画作品04年荣获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团体一等奖;王立虹老师组建的七色光艺术团,04年改编的《三打白骨精》片段节目参加了由福建电视台主办的"福建省首届青少年动漫大赛总决赛"荣获"最佳表演奖"并荣获省电视台《挑战》栏目的周冠军、季冠军、年冠军;05年舞蹈《好汉歌》参加全国第三届"小荷风采"舞蹈展演荣获金奖;创编舞蹈《剪纸婆婆》参加福建省第二届暨全国第三届"小荷风采"舞蹈选拔赛创作银奖、表演二等奖。③结合学科教学活动渗透艺术教育,由各科教师组织的艺术兴趣活动有新蕾小文学社、消防快板队、消防解说员、诗歌朗诵班等。常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兴趣小组活动,为发展学生的个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供了空间。
        3、培育校园艺术活动文化,创设美育文化氛围。为了促进学校先进文化建设,我们以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争当"知荣明耻"好少年为载体,结合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九月迎新生,学校举行隆重的迎新典礼,让一年级新生在优美的军乐声中,戴上大红花,给他们献上舞蹈、朗诵节目,激发当一名附小学生的自豪感,培养"今天我以附小为荣"的爱校情感;六月毕业典礼暨联欢会上,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倾吐了爱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情感和今天"我以附小为荣,明天附小以我为荣"的决心,老师的祝福、校长的勉励、同学的赠言,让毕业生感受"无论走到那里,我终是附小人"的情怀。迎新活动和毕业典礼的礼仪教育活动为附小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增添了浓重的色彩,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难忘的一幕。培养孩子们从小爱校、爱家、爱自己,进而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熏陶下,学生积极投身创设学校、班级文化艺术的活动中,各班级有通过全体同学讨论而制定的班规、班训,有同学们亲手设计的班牌,有同学们喜欢唱的班歌;有大队委参与策划创建的"校歌"、"小记者报"、"新蕾文社报"、"教海探航"、"附小网站""消防教育馆"等文化艺术阵地,显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校园文化艺术特色。

        我校的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是在历年文化艺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总结、讨论后进行的,开展得有声有色,艺术素养渗透在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但如何开展得更扎实些,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2006.4.20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