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辅导员视野的跟进与职业文化力的重塑
作者:阮光清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1-09 08:41:37 阅读:2427次

                             阮光清 主讲

一、辅导员职业文化力

 

 《辞海》告诉我们——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的总和。

作家余秋雨教授指出:世界上对文化的定义共有280多种之多,有人说:“文化是通过教育能够达到的文明规则;有人说“文化是一个社会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余教授指出,他也很欣赏佛罗伊惠的学生、瑞士学者荣格对文化所做的定义:"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人格的沉淀。一切文化都沉淀为集体人格。

在现阶段,很多老师、家长把文化看作是一种专业知识、一种常识性的知识,实际上是文化素养比知识重要。他指出过于强调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实质上是把文化最重要的内核抽离了。文化之道与人格有关,与道有关,知识和技能只是术的反映。

现在学校教育更多的是抓"知识育人",而不是"文化育人"。以知识育人推不动素质教育,以文化育人才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动力。因此,我们学校要倡导文化育人,以先进的文化教育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清华大学著名信息整合专家王继华教授在清华首届辅导员职业化培训班上指出:我国已加入WTO,入关就是"入观念""入文化"。入世后,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我们必须做出敏锐的反应和明智的选择:融合中西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新文化。我们少先队组织应是责无旁贷的。

    王继华教授首次提出:"文化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理念。文化产生个性,个性的文化又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这种文化个性使这一民族具有一种最擅长的为生存而凝聚成的能力,而每一种成熟的文化个性都能使这一文化族群在某一个领域里称雄。

现在中国已经入关,全面的开放,必将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这就要求少先队工作者,在三个面向的大视野下更新观念,把握趋势,适应变革,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力促少先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重塑辅导员的职业文化力,引领我们的少先队员,去迎接这一挑战。

二、辅导员视野的跟进

 WT0意味着我们已经迈入了经济全球化的门槛,全球化是一种“化”的行为,“化”将化掉旧形态,“化”来一个新规则、新形态。全球化是对旧秩序的革命,是对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规范化。它将打破任何国家和民族设置的经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全球生产力。经济全球化,将导致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它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强烈的冲击波,教育(包括少先队工作)也理所当然的受到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大视野。我们的经济活动都要按照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去运作,当然教育也不能例外。世贸组织的教育服务公约中坦言:"教育的重要准则是服务于经济"。以往我们的教育强调更多的是"为政治服务",入世后更应强调"为经济服务"--为政治服务即培养"接班人",为经济服务即培养"建设者",这与我们的教育方针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的学校工作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我们现代化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这就要求少先队辅导员,在三个面向的大视野下更新观念,把握趋势,适应变革,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打响少先队文化品牌,推动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辅导员文化的行为方式应该是:

辅导员理性的、前瞻性的思考,必须是动态的、符合时代的思考;

辅导员的观念必须是以学习跟进未来,并在持续的跟进中,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超越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变革的需要。

    所谓“视野跟进”即站在时代的潮头,前瞻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体察世界风云变幻,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并做出相应的战略思考。这种视野应是多维的、立体的、包括:

 未来大视野:从未来看今天,以趋势引导潮流;

 全球大视野:从世界看中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社会大视野:从社会看学校,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文化大视野:从文化看活动,在活动中构建新文化。

 三、辅导员的3A能力

  A1.前瞻趋势与文化跟进能力

 前瞻是一种视野的要求,前瞻趋势则是对规律性及发展方向的审视与把握。决定视野的是文化和感悟,在多元文化挑战的今天,孤陋寡闻,不知以学习跟进未来,缺乏制高点上的观念跟进与战略思考,必然导致肤浅与浮躁。多元世界要求开放与整合,开放包括视野开放、文化开放、观念开放;整合包括文化整合、思想整合、知识整合、资源整合等。

 

   少先队组织的分层教育实践,是我们引领少先队文化建设,策应前瞻视野的要求,应对多元世界要求的开放与整合,是少先队文化视野开放、文化开放、观念开放的大胆尝试。

    A2.策划引领与动态协调能力

     少先队活动的多种目的、多种形式、多种功能及其系统性特点,要求其组织者必须具有策划力、运筹力:活动的方向性和自主性所表现的责任和使命,要求其组织者的工作方式必须是点拨、指津式的引领;少先队活动的广泛性和开放性,要求组织者必须具备多向沟通能力和动态协调能力。

 

成功的策划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保证,策划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策划是超越传统的思维碰撞,策划是立足现实的资源整合。

    新时期少先队工作面临三个挑战,即少先队的组织建设面临系统联动的挑战;少先队的功能建设面临着深度参与教学活动的挑战;少先队的活动建设面临着开放式教育的挑战。

为适应这一环境变化,少先队工作必须在新的视点上进行整体创新策划。即指导思想一元化,多元选择主流化;组织机构系列化,竞聘上岗资格化;组织管理科学化,活动设计课程化;活动内涵个性化,活动形式自主化。

A3.资源整合与社会公关能力

     教育资源是少先队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必备条件。开发、利用、整合教育资源便成为职业辅导员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之一。少先队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植根于社区之中,辅导员兼具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双重角色。因此,少先队必须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通过有效的社会公关,开发,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此乃少先队辅导员的当务之需。

 

    开展少先队工作,除了充分利用校内有限的教育资源外,还必须把触角延伸到社会,广泛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同时要善于将校内外相关教育资源加以整合或重组,使其发挥更大效益,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少先队工作的必然选择。

    整合教育资源关键在于利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前提是要具有前瞻性的大视野,要树立大资源观,慧眼识资源。不能把眼睛只盯在有形的物质资源上,尤其要关注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教育资源的整合的实现,有赖于辅导员的社会公关能力。少先队公关与企业公关有所不同,其意不在推销产品,而在处理好少先队组织与社区相关单位,家长及民众的关系,图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少先队教育活动,以取得良的教育效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导员必须增强公关意识,具有公关能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向社会展示组织形象,塑造少先队品牌。运筹社会公关策略,旨在寻找少先队与社区的共同点、结合点、通过能力公关、形象公关等手段,使社会公众对少先队组织产生亲和力、认同感、责任感、以便最大值的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参与,从而实现“双赢”。

    选择资源就是要放大资源、排斥不良资源和组合资源。组织好社会资源、利用好社会资源,把社会资源纳入我们的教育轨道是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的事情,整合包括文化整合、思想整合、知识整合、资源整合等。在这里我们要把握四个切入点:

    第一个切入口:整合社会资源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融入教育中。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利用社会资源的时候,消极的社会资源能否引出积极的社会资源,问题在于要把握一定的条件。教育者不要回避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这是教育者的责任。

第二个切入口:少先队教育活动要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不同,教学活动有稳定性。学科教学单一,缺少知识整合。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整合各学科资源这是辅导员策划活动所要认真研究的。

第三个切入口:少先队教育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让孩子有创意的投入,是少先队活动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活动在考虑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的需要。

    第四个切入口:少先队教育与学校文化传统建设相结合。不仅课堂上要有文化,在校园中处处都要有文化。要策应校长文化,在学校文化传统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五个切入点:开展少先队文化建设,除了充分利用校内有限的教育资源外,还必须把触角延伸到社会,广泛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同时要善于将校内外相关教育资源加以整合或重组,使其发挥更大效益,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少先队工作的必然选择。

    开发、利用、整合教育资源便成为辅导员重要能力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导员必须增强公关意识,具有公关能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向社会展示组织形象,塑造少先队文化品牌。运筹社会公关策略,旨在寻找学校与社区的共同点、结合点、通过能力公关、形象公关等手段,使社会公众对学校产生亲和力、认同感、责任感、以便最大值的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参与,从而实现"双赢"

                                                                                                                   2003.8.14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