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与小论文写作指导——
小课题研究策略
郭正光
讲个故事给你听
一个在美国的中国学者,把孩子带到身边读书。孩子读四年级,一天,老师要求同学们“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并把“研究”结果写出来。这位同学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不相信他能搞“研究”、写“论文”。但他跑图书馆、上网,通过“调查研究”,终于写出了近20页稿纸的《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同样是小学生,同样是中国人的孩子,难道他能做到,我们在自己的祖国、在自己的学校里就不能搞“课题研究”,就写不出“小论文”来吗?
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属小学的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个个都觉得“我能行!”人人都想试一试。他们确定课题,查找资料,调查访问,撰写小论文,兴趣可浓了。他们“研究”的范围很广,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城市建设的、有关农业方面的、还有天文、地理、战争、科技、电器、家庭、名人成才、学校发展等等;他们写出一篇篇小论文像模像样,例如,《伸出我们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神秘远天的一颗星——王綬王官》、《从海湾战争看现代战争与高科技》、《坦克的发展史》、《论现代家务劳动》、《学会与父母沟通》、《关于父母工作生活的调查报告》、《故居老街的变迁》、《未来电视预测》、《××科学家的成才之路》、《社会用字不规范的调查》和《宁德师范附属小学现状调查和发展设想》……有的还在刊物上发表了。他们的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现在全市的同学们都在向他们学习呢!
你不想试试吗?
相信自己——我能行!
我把秘诀告诉你
开展小课题研究,写好“小论文”,只要你有信心,其实并不难。
首先,选择一个你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是课堂学习的开放,课题研究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本点,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且有能力完成的内容。选择研究的课题并不局限在课本上,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内容都可以进行探究。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属小学的同学们研究的小课题对你是不是有点启发?
第二,争取别人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它不在课堂,不局限于校内,而是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利用家庭、机关单位、社区的资源为我们的“研究”服务。研究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找几个伙伴,组成小队合作研究,还可以聘请“小队辅导员”(如某一个队员的家长),为指导小队的课题研究提供方便。但是,不能让他人包办代替,也不要向别人要现成的答案。否则就限制了自己能力的发挥,达不到自主研究、自我发展的目的。
第三,搜集第一手的资料。开展小课题研究,搜集第一手资料是最重要的。如何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呢?宁德师范附属小学五年七班的黄轩昊同学是这样说的:“我们小队选择的课题是‘保护环境——让环城河绿水长流’。我们到处寻找宁德市城区的污染源;走访了环保局的栗书记、许副局长、办公室刘主任和环境监测站的叔叔阿姨;了解了环城河周边商店的营业员;向居民发放了一些问卷;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怎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环保周刊》等书,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了不少有关环境污染的数据,了解到不同的人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懂得不少环境保护的知识,也学会了一些与他人交往的本领。我们把这些资料、数据及时地记录了下来……”
第四,写出研究“小论文”。通过查阅资料、观察走访、实践体验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后,便可以写作了。不过还要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分析、讨论、交流,形成一致的意见后再写成课题研究“小论文”。写作之前,对获得的大量资料如何处理呢?宁德师范附属小学五年七班的魏凌波同学说:“怎么样从收集到的一大堆材料中选择有用的写成文章呢?我按照老师平时教给我们的写作方法,选择与自己课题有关的资料,剔除与课题无关的部分,再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最后经过认真的思考,列出写作提纲,才开始下笔。”经过努力,魏凌波同学的小论文还被学校的《新蕾》报选登了呢!
请你也来试一试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都有能力开展小课题研究,也一定能写出漂亮的“小论文”来。难道你们不想试一试吗?
比如,你想研究环保问题,你可以通过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查阅材料,走访有关部门、年长者、技术人员、专家等,了解以下问题,或者其中的某些问题:如①当地的庄稼种类、树木种类、河流情况、昆虫和鸟的种类;②本地居民饮用的水源在哪里,是否缺水;③过去的环境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④周围有哪些污染源和污染隐患,污染物是什么,对人、动物有什么危害;⑤什么部门管环境保护的事情,他们怎么评价家乡的环境,采取的措施;⑥少先队员对家乡的环境保护能做哪些事情……在了解以上情况,获得一定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设想当地将来的环境如何改造。
假如你想研究“未来的电视机”,你可以调查电视机的发展史,了解过去的和现有的种种电视机,调查它们的缺点和不足,设想你心目中未来的电视机是什么样子,可以有什么功能,分析你的设想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大约什么时间会成为现实等等。
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完成的题目,给你半个月、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你不想试试吗?
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开始吧!
请你仔细想一想
1、你主动参加了吗?一定要做到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观综合参与哦。
2、你开展小课题研究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方法?
3、通过小课题研究,你是否产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爱”?是否学到“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只要你参与了研究,并且有了收获,就是一件好事。至于你研究的问题、得到的结论有没有实际价值,或者正确不正确,这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