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本周五,就是第134个“五▪ 一”国际劳动节,这是一个向全体劳动者致敬的日子。19世纪80年代,在许多欧美国家,资本家不断地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压迫激起了工人们巨大的愤怒。1886年5月1日,美国的工人们举行了大罢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工人们团结战斗,感染了广大群众,最终夺得了罢工的胜利!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就将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全世界的劳动者们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在这个重要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孙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前不久发生的一件真人真事:超市里,理货员正蹲在地上整理商品,一个孩子问爸爸:“叔叔在做什么?”而一旁的爸爸回答他:“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做他这样的工作。”理货员听到了,但他低下头没有说话。同学们,你们听完这段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呢?孙老师认为,职业没有高低,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正当回报的劳动者,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屏幕前的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许多人对“劳动者”这个称谓,却带有了一些贬义的看法,许多像超市理货员一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是一种极不良的社会现象。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和梦想而奋斗,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劳动的人,当你不在教室里乱丢果皮纸屑时,你就是在尊重值日生同学的劳动;当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时,你就是在尊重老师的劳动;当你在家听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你就是在尊重父母的劳动。我们应该懂得感谢劳动者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所做的一切,他们的劳动值得我们的热爱和尊重。
而在全国人民共同经历的这段特殊抗疫时期,我们更是看到了一位位不起眼的劳动者怀着善良与信仰,维系起了城市的正常运转,感谢他们坚守在岗位的每一条线,才串联起了城市的风景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就连儿歌也在唱着“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是的,世界上美好的新事物,皆由人的双手创造,劳动创造未来。回归到个体,劳动者是黑夜中飞驰的外卖员,是凌晨里清扫的环卫工,是高楼上施工的建筑工人,是电脑前写代码的程序员,是讲台上授课的老师,也是学习中奋笔疾书的你们,我们每个劳动者,都在努力奔跑。
孙静彬
2020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