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婷: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感受
作者:文:魏婷婷|609618965@qq.com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3-26 10:06:04
阅读:1570次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这次讲话无疑是一次号角的吹响,开启的征程,中国将迎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更进一步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断,这对当前和今后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规划纲要》还着重提出了20字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近年来,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也不断提高。
《规划纲要》中强调促进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就学公平、考试公平、就业公平,促 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是教育部门不可推卸的重大民生责任。但如果仅仅关注机会公平,的确会让中低收入的老百姓感觉公平,但是要让所有人都对教育有信心,仅仅做到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又是不够的。“未来8年,是我国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战略的关键时期,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教育科技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全社会对创新驱动的巨大需求,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既创造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教育质量是中国教育的生命线,因此教师质量的提高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力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根本和核心。
党的十八大将教育工作列为社会建设之首,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扩大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机会,保障教育供给,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将进一步推进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既为学校教书育人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也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部署了新的任务,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身为战斗在基础教育工作中的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走在前面、做出表率。
“有更好的教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做出新的努力。落实好“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基本要求,激发自身教育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加竞争力。
同时,在培养学生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保证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具体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健全人格教育,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做出努力;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强调选择性、时代性,着眼学生的素质、文化的提高;三、优化育人模式,改进方式方法,用科学的方法获得高质量,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感受,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努力建设幸福课堂;四、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动手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为学生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