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家长学校

什么样的家庭,养什么样的孩子
作者: 来源:微信转载
发布日期:2023-07-07 16:10:17 阅读:368次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家校社共育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 者 | 藤棠

 编 辑 | 法荣


导读

家庭教育应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不过分富养或过分穷养孩子。


父母需理解孩子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良好成长环境,让他们自食其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同追求幸福。


你知道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


最近几天,张雪峰被强制住院修养的消息冲上热搜,这位为考生规划填报志愿的老师,不堪多名教授“围剿”,发文要关闭评论安心静养。


事实上,张雪峰不止一次直言不讳劝退考生放弃某些专业。


他劝退想报哲学专业的男生,慎重考虑;建议想让孩子学医的家长做好养孩子到30岁的准备。


其实张雪峰自己说了,他不是针对某一专业,而是在帮家长与孩子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务实一点的道路。


普通家庭为孩子选专业,要结合就业前景、家庭情况以及孩子自身能力综合考量。


如果脱离实际经济状况,盲目追求梦想,好高骛远做选择,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更大的灾难。


01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里,一位洛杉矶的华人妈妈,为孩子选择花样滑冰来获得进名校的资格。


每天不间断上课,美国专业老师按时收费,一分钟2美金,每次120分钟,一周6天就要至少1400多美金。


除了日常训练,孩子还要参加各种赛季选拔,当教练陪同前往比赛时,运动员要承担教练吃穿住行以及执教的所有费用。



另外一位上海妈妈,为了女儿今后长远的就业与发展,她为孩子选择了小提琴。


并且请了两位顶级乐团的首席老师,帮助孩子冲刺理想小学,老师的课时费都是四位数。


这两个家庭,条件都相对优渥,妈妈们也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给足了物质和精神支持。


但即使这样,妈妈们仍坦言:这条路花销巨大,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坚持。


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升学压力,为孩子提早规划出路无疑是理智的,但更需要慎重考虑整个家庭的实际承担能力。


只有在承担能力范围之内的选择,孩子才有可能拥有相对轻松的环境,为目标而奋进,父母也可以少一些负担全情陪伴。


除了家庭经济条件需要考量以外,孩子自身的基础能力也是不容回避的。


近年来,艺考报名人数连年再创新高,但实际考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有的从小热爱,练就一身“童子功”,基础扎实,技巧娴熟。


有的却是“半路出家”,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转而寻求在艺术类有所突破。


但往往这些孩子基础不扎实,技巧又难以掌握,家长省吃俭用,花费巨额补课费请名师指导,但结果都差强人意。


家长是孩子的指路明灯,不是孩子追梦的牺牲品。



02

过分的物质富养,迟早“惯”坏孩子


中国父母一向都特别舍得为孩子付出,孩子一有什么要求都不假思索答应,竭尽全力满足。


还记得一则新闻视频,上海一家手机专卖店,走进来一位身穿橘色工装服的清洁工大叔,旁边跟着一个个头比他还高的男生,打扮时尚。


男生带父亲来买新款iPhone手机,价格上万块。


当得知大叔每月仅三千元的工资时,店员小哥劝男生换一个,有很多更经济实惠的,但男生不听执意要买最贵的。


看着后背已经佝偻的大叔,一边将硬币散落在桌上,一边数着由五元、十元拼凑的一沓钱,店员只能无奈地连连摇头。



视频下方评论区的网友不解:“为什么不能什么样的家庭,养什么样的孩子?”


正如网友所言,越来越多的家长觉得只有“富养”孩子,才能让他们不自卑,有生活的底气。


可他们恰恰忘记了,单纯靠物质的“富养”只会“惯”出嫌贫爱富,虚荣攀比的“巨婴”,为了那毫无用处的面子而自甘堕落。


真正生活的底气从来不是靠物质堆叠起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努力挣来的。


无节制地满足孩子所有需求,只会娇惯他们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的恶习。


心理学家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书中说写到:“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若父母没有觉知,把匮乏感和愧疚感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未来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不要用物质金钱“喂”大孩子的虚荣心,削减他们的责任感,而是要脚踏实地,适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03

 还原生活真相,教孩子自食其力


有人说,生活从来没有捷径,都是日积月累、拼搏奋斗的结果。


有时身为父母,总想为孩子多做一些,提早打理一切,可是不经历风雨的花朵,迟早会被更加强劲的风霜击倒。


如果自身没有过硬的盔甲抵御风寒,终究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


孩子越早认清生活的本质,便可以真实的看待世界,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易被世俗的诱惑所迷失。


去年8月,一位送儿去北大读书的灌饼师傅,意外爆红网络,网友钦佩他脚踏实地的品格和坚持言传身教的务实态度。


他的小儿子彭翔宇,去年以683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录取。


回忆儿子的成长经历,彭师傅说学习上帮不上什么忙,孩子自己比较勤奋自律,很懂事,也知道心疼父母。


实际上,彭翔宇从小长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看到至亲每天起早贪黑做鸡蛋灌饼,几乎全年无休的辛劳。


初中即使学业增多,彭翔宇一有空他都会来店里帮忙,眼里有活是彭师傅特别欣慰的,即使满身油烟,也内心喜悦。


彭师傅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接触真实的社会,了解生活的不易,从而懂得珍惜与感恩。



临行北大前彭师傅嘱咐儿子:“我们只是普通家庭,无法去跟那些富裕家庭比。但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得到什么,得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去挣。”


教育家三川玲曾告诫父母: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家里的另外一个阶层。一味压榨自己去给予,只会换来孩子变本加厉的索取。


什么样的家庭养育什么样的孩子,平等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告诉他们真实生活的样子,鼓励他们自力更生,承担责任才是有利于孩子不断成长的良方。


04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父母都希望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以及生活,这些无可厚非。


但是切记不要用力过猛或者被无形的社会世俗观念所裹挟,不要单一的固化“富人就要穷养,穷人就要富养”孩子的偏见。


父母既不需要为了孩子,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异常艰难,更不需要拔苗助长,过分要求孩子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


父母和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认清现实,脚踏实地生活,才能一起收获幸福。


作者:藤棠,热爱写作,努力成长的宝妈。

本文图片来源于摄图网,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 · 好文


一位教师妈妈的肺腑之言:高考15年后回头看,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分数,而是……


“女儿被踢出尖子班,我3个月后才知道”:比学渣更让人操心的,叫学酥


2023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家长必读)


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这样回答,孩子受益终生

为你推荐

书好不好,只有读过的人知道;


孩子好不好,只有养育他的父母心里最清楚。


一本书,在能与它产生共鸣的人手里,就是一本好书;


同样的,孩子,遇到懂他的父母,更容易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而父母要懂孩子,离不开自我的学习和提升,这是无数人实践过的真理,我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今天怀着感恩的心,为你推荐一门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罗爽等众多权威知名专家领衔授课,经济、实惠又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如果你有兴趣,或正好有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不妨点击下图,了解一下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介绍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