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

周三诵读日晨读之《如梦令》与《夏日绝句》
作者: 来源:微信转载
发布日期:2020-11-18 17:58:43 阅读:1417次


周三经典诵读

古诗



翰墨书香满校园,

经典文化润童心。



同学们,早上好!我是经典传诵人:周思岑  林柏成。

   A: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夏日绝句》。


诗人资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如梦令读一遍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B: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念,我读一句,你们跟读一句。

A: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我们一起理解它的意思吧。

B: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划呀,划呀!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A: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接写的“兴尽”两句,兴尽方才回舟,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B:让我们一起再次一起跟随诗人文字到荷丛荡舟吧,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读。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念,我读一句,你们跟读一句。

A:《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意思是:活着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B: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爱国激情,溢于言表。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A:请大家再次跟着我一起朗读。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吟诵经典,传承文化。今天的“翰墨书香满校园”经典诵读就为大家传诵到这儿了,我是周思岑  ,我是林柏成。下周周三晨诵日再见!



-END-



文字 / 吴潇

编辑 / 郭仕桐

审核 / 苏小玲 陈铃艳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