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溺爱使孩子为所欲为失足犯罪
- 下一篇: 溺爱使孩子蛮横无礼缺乏教养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家长学校
溺爱使孩子娇生惯养轻视劳动
郭正光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孩子都知道的。”的确,劳动创造一切,劳动最光荣,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道理每个小学生都能背得滚瓜烂熟。然而真正会劳动、爱劳动的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
有些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的同量还怕孩子苦着累着,宁可自己像佣人、牛马一样为孩子服务,孩子娇生惯养,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不必为自己的生活而动弹一下,从而养成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不良品质。他们往往轻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
回老家听到了小安的故事:小安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对小安这唯一的男儿视苦心肝,哪怕是一根稻草也不叫孩子动手,多少年来学校放暑假从不让孩子干点农活。结果,孩子生农家,不会劳动,基至厌恶劳动。小安高考名落孙山后,整天游手好闲,不管农忙季节父母多累,也不管父母多需要他帮忙,他却嫌劳动又脏又累不肯动手,而且还埋怨父母无能,整天只知道与泥巴打交道,不会给他找份轻松的工作。有一次父亲因劳累过度病倒了,母亲忙里忙外,叫小安到菜地摘点空心菜回家。小安不愿去,直到母亲哀求,小安才拎着一个塑料篮,打着雨伞走了。可是,没多久小安又拎着空篮回来了,妈妈问他怎么没摘回菜,他回答说:“满地泥泞,脏脏的我才不摘。”这回父亲生气了,说:“我算白养你了。”说着,自己又撑起疲备的身子,穿上蓑衣,戴上斗笠,拖着沉重的脚步摘菜去了。
一个做父亲的,把从农村老家来的弟媳安排与独生女儿同铺睡觉,女儿却“暴跳如雷”,哭闹着不让婶婶上床,嘴里还嚷着“婶婶脏,婶婶臭”。客人尴尬,孩子的父亲也十分难堪。女儿小小年纪就如此看不起在农村劳动的婶婶 ,如果任其发展,长大能热爱劳动吗?
娇生惯养,轻视劳动的现象,何止在中小学生中存在。如今的大学生,因其父母在青少年时期磨难太多,所以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往往爱子心切。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受的苦太多,不能再让孩子受委屈,甚至认为要把自己没有得到的幸福在孩子身上补回来。因此,对子女加倍宠爱,也造就了一批娇生惯养、轻视劳动的“人才”。
请看一份来自大学校园的报道:
“笔者走访过××地区的三十余所高校,发现学生的劳动观念普遍淡薄。很多学生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少数人甚至鄙视体力劳动。他们不从事正常的劳动,生活不能自理,宿舍的‘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了学生请‘民工’有偿整理寝室卫生的不正常现象。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劳动观念的淡薄,一些学生不爱护公共财物,不珍惜劳动成果。某工学院一栋新落成的教学大楼,交付使用仅半年,教室开关被损坏90%;玻璃被敲破达10%;楼内墙壁上随便可见鞋印、划痕,令人难以相信它这里的主人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至于浪费粮食、水、电更是司空见惯。一些学生宿舍从早到晚一直是灯火通明,洗手间的水龙头也常常是有开无关。他们已把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丢得一干二净。无怪乎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这样感叹:‘看到大学生们这样浪费,回想家乡农民的辛苦和贫困,我的心在颤抖。”
今日的大学生或者中小学生,是明日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娇生惯养,轻视劳动,瞧不起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怎能完成时代赋于的使命?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