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余养森:弘扬少先队文化 提高辅导员技能
- 下一篇: 阮光清:懂得感恩 感谢别人的帮助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国旗下讲话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是文明的起点,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做为一个中国人,做为一名小学生,你首先应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而尊重他人便是做人的基本美德,一切不文明的行为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呢?我们应该掌握三个原则一个技巧。
一、平等原则
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所谓平等就是指以礼貌待人,礼尚往来,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重的心理要求。人人都渴望平等,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任何抬高和贬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知道你听过这个故事没有。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在苏联访问,他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见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和这个小女孩儿玩了很久,在分手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今天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小女孩儿也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今天和苏联女孩儿安妮娜一起玩了。”萧伯纳很吃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并向小女孩儿道歉。后来,萧伯纳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都感慨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还有一个故事。战争年代,一位老教授在延安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请老教授吸烟,可是不巧,只剩下一根烟了。这可怎么办呢?主席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很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老教授也不会同意。毛主席将这一根烟折成两半,一人一半,皆大欢喜。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毛主席的随和、诚恳、平等和亲切。
别忘了 :平等是礼仪的第一步。
二、尊重原则
在现代礼仪中,尊重原则是实质。是指在礼仪行为实施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对他人真诚的尊重,而不能藐视别人。礼仪本身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
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分两类,即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赏识等。自尊往往人们容易做到,要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礼仪的重要原则。与人交往,尤其是与地位低的人,更要注意学会尊重。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的“蓝厅”里隆重举行,当你进入“蓝厅”之前,必须首先经过旁边的一个厅。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墙面高处的一个小伙子的雕塑头像,没有任何介绍性的文字。原来在“蓝厅”落成之后,大家都觉得为建筑者留个纪念很有必要。于是以其中一个干活最卖力的年轻人为原形,雕成塑像镶在墙上。再往前走,你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油画,上面画着一个人的肖像。他是谁呢?并不是什么达官贵人,而是一个当年给“蓝厅” 建筑工地送啤酒的搬运工。他每天在工人下班后及时送来啤酒,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在大雅之堂为“小人物”塑像、画像,足见瑞典对普通百姓的尊重。同学们请记住,不管他人身份如何、相貌怎样,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使人感到他在你的心目中是受欢迎的,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愉悦。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来别人的反感,更不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三、宽容原则
孔子说“宽则得众”。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意味着要有容忍的胸怀和多替他人考虑的品德。宽容是获得友谊、朋友、扩大交往的基本要求。宽容就是指宽以待人,不要计较自己的得失,也不要过分计较对方的得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也是有较高修养的表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对他人不求全责备,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既使错了,也要认真听取,这些都体现了宽容的原则。
尊重的技巧 :
首先,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热情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相反,对人冷若冰霜,会伤害别人。如果过分热情,会使人感到虚伪、缺乏诚意。
第二,要给人留面子。所谓面子,就是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失去自尊心对一个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的失礼行为。维护自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
第三、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要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当你和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也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
同学们,请记住: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