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余晓情:不忘国耻 奋发学习
- 下一篇: 林慕斌:让好书引领我们成长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国旗下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对于我们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下面我谈三点最基本的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培养自己的预习习惯,上课前不知道任何相关的内容,课上完后,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听课,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我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听起课来思路比较清楚,效果也好;经过预习,带着疑问上课,也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上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知识的缺陷。
二、要养成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听课习惯。
上课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在课堂上,要全神贯注的听讲,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因为,老师在备课中,抓住重点难点,把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找到了,我们上课时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很快地抓住重点,攻破难点。课堂上,如果“人在曹营心在汉”,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身在课堂,心在操场,怎么能学好功课?当然,还注意培养自己勤于思考的习惯,要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如果只像一架录音机,不动脑筋,不思考,同样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认真听课的同时,还要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同学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同学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我们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交流、敢于表达,主动思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三、要培养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做作业是为巩固课堂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需的环节,所以,做好作业十分重要,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我们常听身边的老师和家长抱怨:“这孩子,明明是‘+’怎么抄下来变成了‘-’。”“怎么又忘记带课本了?”……这样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课堂上没带课本的,没带学习用具的;写作业时多一横少一撇的,丢三落四,马虎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
总之,我们要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全面素质。
谢谢。
(2006-12-11 第十六周)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