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向全社会发出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员令,提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全民族体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曾经有过的“东亚病夫”的耻辱让每一个中国人不能忘却,而如今随着国力日益强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大国。不久前的多哈亚运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65次在赛场奏响,亿万人民为之欢欣鼓舞,为之骄傲自豪。特别是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促进全民体育的蓬勃发展。未来属于青少年,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也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50多年来,体育始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之一,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地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学校是基础,青少年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与此同时,科学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还没有在全社会确立,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尤其是在来自方方面面的升学率的高压之下,一些地方和学校对体育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更是居高不下。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警示我们,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坚持健康第一,必须把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党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一生幸福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真正把体育工作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来,尽快改变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状况。
坚持健康第一,各级政府首先要行动起来,要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把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纳入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纳入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规划,要坚决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大力改善学校体育的条件保障,重视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把农村学校体育工作高度重视起来,给予切实的支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要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
坚持健康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各个方面加大学校体育的推进力度。尽快配齐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把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要千方百计改善农村学校的体育条件;高度重视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教育;加强体育课程建设;重视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并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积极研究探索在高中毕业会考中增加体育考试。督导部门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综合督导的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
坚持健康第一,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教育和体育部门、团队组织、社区和新闻媒体要形成合力,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发挥作用。当前,要把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举措,要在全国掀起亿万学生全员参与健身运动的热潮,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昂扬精神和生动活泼发展的青少年一代,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让我们努力再努力,落实再落实,不断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