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学院校区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解读
新华网蕉城在线 宁德晚报消息 山海之间串起大大小小的院落空间,水的浪漫气息自由穿梭于理性校园建筑之间,无论是登山折梅放鹤,或是游白堤赏绿柳,无论是早锻炼、晚自习还是上教室、去图书馆都能够穿行于绿地和景观带之中。 近日获准实施的《宁德学院校区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称,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在宁德师专基础上组建的宁德学院占地面积将达1028亩,校舍建筑面积将达到31万平方米;一个校园环境更优美,硬件设施更齐全,师资力量更为雄厚的高等学府将在美丽的三都澳之滨迅速崛起。
■经济发展人才缺口日益凸显
【核心提示】: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完全有必要创办一所本科院校,为闽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专门人才。
宁德学院筹建办负责人、宁德师专党委书记江小源说,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人口,全国平均为5178人,我省平均为4614人,而我市平均仅为2525人,比全国少2653人,比全省少2089人。要达到全国水平,全市需增加大学专科以上文化人口7.8万人。近年来我市考上本科大学的学生每年约8000人,而每年回来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仅10%左右。 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每万人口中拥有在校大学生全国为153人,我省为115人,我市为15人,比全国少138人,比全省少100人。江小源指出,要达到全国水平,全市需增加在校大学生4.4万人。 江小源说,另一笔账同样让人深感建立一所本科院校的紧迫:根据我市教育发展规划,到2010年中等教育在校生将达到16万人,将新增本、专科师资5000人;到2017年,全市高中阶段在校生将增加9万人,需本科教师5800人。同时,国家还要求,今后不仅高中教师要有本科和硕士学历,而且初中教师的学历也应提升到本科层次。 目前,我市有12430名中学教师,其中高中专任教师3974名,本科达标率为63.74%,与国家和省规划到2010年,高中教师本科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的要求有很大距离;初级中学专任教师8456人,本科专任教师仅有2053人,仅占24.28%。江小源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需求市场,要想依靠外市提供人才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这主要还得依靠自己培养。 江小源说,宁德不仅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面积占82%,老区人口占82%,而且还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人口17.8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1/4,全省畲族人口的1/2;此外还有海外侨胞30多万人。但是,这些地区教育相对落后,这也是导致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建好宁德学院是宁德320多万人民的迫切愿望。
■立足闽东绘就“宁德学院”发展蓝图 新校园单体建筑:园林风光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
【核心提示】:单体建筑设计把山水园林风光与现代科技文化气息融为一体,做到美观、大方、实用,充分考虑到信息化的要求、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要求。
●学科院系楼: 山水相抱 水绕山行
学科院系楼由普通教室、大小合班教室、会议室、接待室、办公用房和其它附属用房组成。考虑到人文关怀,底层设有残疾坡道,每层都设有2个无障碍卫生间以及一部无障碍电梯。整个教学区置于“山水相抱,水绕山行”的大自然的怀抱中。 市城乡规划局专家指出,如今大学的教育从以往单一的由老师向学生灌输,变为更强调面对面的交流与接触。校园内教学的场所也由课堂向课外扩展,室外场所、生活空间都将成为师生思辩交流的场所,这些理念在规划设计中有所体现。规划方案中教学簇群与生活簇群分布在步行带两侧的绿野之中,形成了生活区与教学区平行布置的模式,这种模式复合了教学与生活完全融合的传统书院模式和纯粹功能分区的中小型校园模式,学生能方便往返于两区,又能享有途中优美的生态景观。
●学生宿舍: 致力室外交往空间
学生宿舍单体设计采用单元组织模式,每个房间布置4~6个床位,设有壁柜、阳台、洗浴间和卫生间,同时配有电话、网络等现代设施,其中无障碍卧室4间,实行封闭管理,设有公共活动空间。 市城乡规划局专家称,学生宿舍区与教学中心区隔水相望,两者成平行布置,学生课余方便往返于教学与生活空间。同时,学生宿舍区的景观营造注重植被和水塘,致力于创造优美的室外交往空间,使生活场所也成为陶冶性情的第二课堂。
●单身教师宿舍: 营造个性化氛围
宿舍布局为北外廊南阳台,使居室冬暖夏凉,既能节能又适合教师居住,并设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和小厨房,基本满足单身教师的生活需要。 市城乡规划局专家认为,单身教师宿舍周边生活设施完备,独立成区,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科建设: 多科性本科院校
【核心提示】: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培养各类应用型、实践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计划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万人,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比例为3∶7,本专科比例为1∶1。
规划指出,宁德学院将立足闽东,面向全省,辐射周边,办成一所以文理为主,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融师范性、地方性为一体,专业结构比较合理,有一定学科优势和鲜明特色,有较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江小源认为,限于基础、财力、人才等条件,学院要想每个学科和专业都拿“冠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突出重点和特色,重点办好两类学科和专业:一类是有优势、有特色、能夺“冠军”、创“品牌”、体现一流水平、代表本校形象的学科和专业;另一类是宁德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的、毕业生都能很顺利就业的学科和专业。 江小源告诉记者,学院能不能吸引学生就读,从直观上看,主要看它有没有名气、毕业生容易不容易就业或考上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从实质上说,最根本的还在于教育质量,有了质量,才有效益。因此,学院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江小源认为,现代高校有两大基本功能,一个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功能,另一个是知识创新(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的功能,这要靠科学研究来实现。因此,学院将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加强学术委员会和学术梯队建设工作,对优秀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规划指出,学院将加强招生宣传,主动走出去争取生源,扩大招生规模,拓宽就业渠道。江小源认为,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生统招统配,人人都能就业,学校在招生和就业方面不要太操心。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源取决于就业,所以,加强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常年来做。
师资队伍:教授要达到20人以上
【核心提示】:人才是办好宁德学院的关键。到2010年,宁德学院将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使教授达到20人以上,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教师分别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0%以上。
按有关规定,建成一所本科学院需要有20名以上教授,目前宁德师专只有8名教授,硕士以上高学位的教师比重偏低,经营管理人才也缺少,离本科大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对此,江小源指出,学院将大力实施“教授培养工程”,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每年选送一批优秀人才继续深造,引进一批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聘用一批客座教授。 江小源认为,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于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而且在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机制的竞争。因此,学院将健全以重实绩、重贡献为导向和向高层次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评价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设立拔尖人才和优秀成果的奖励基金,鼓励人才成名成家,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培养和吸引一批名教授,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资金拼盘融资2.3~3亿元
【核心提示】:省教育厅、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认为,建一所本科高校市政府至少要投资1亿元以上,否则很难获得批准。而我市建设中的宁德学院将要融资2.3~3亿元。
江小源说,学院筹建处先后两次到福州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对校区建设及资金拼盘方案等进行咨询论证,省教育厅、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认为,建一所本科高校市政府至少要投资1~1.5亿元以上,否则很难获得批准。 目前宁德师专在校生4000人,年生均运行成本7000元,年运行支出需2800万元。市财政仅补助800多万元,缺口2000万元要学校自己解决。而学校生均学费收入约4000元/年,总收入约1600万元,还差400万元,已经难以正常运转,加上校区建设期没有学费收入,建成后招生是逐年递增,开头在校生人数少,收费也少,谈不上无办学结余用于宁德学院的还贷或给投资者回报。目前,落实资金只有4400万元,如此巨额的资金缺口从哪里来呢? 江小源告诉记者,筹措建设资金主要有以下几条渠道:一是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包括中央、省、市三级政府及其部门投资,尤其要争取扶贫贴息贷款;二是学校自筹资金以及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包括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后勤经营收入等;三是招商引资联合办学和学生公寓、食堂、商场等后勤设施的社会化融资等。 江小源称,学院开始筹建后,已有近10家国内外单位有意投资合作办学。比如,浙江广厦建设集团同筹建处联系,拟全额投资建设宁德学院。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论证中。
■相关链接>>>
宁德学院筹建进行时
【核心提示】:目前,学院已经完成了项目的选址、地形测绘、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估、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
2001年,随着扩招,各地高校争夺生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宁德师专“专升本”的计划提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002年4月,市委、市政府成立宁德学院筹建领导小组,市财政专门拨出专项经费,投入学院筹建工作。 2003年底,完成学院项目的选址、地形测绘、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估;规划用地面积1700亩获得审批。 2004年10月,完成了校园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同年向农业银行争取到三年期扶贫贴息贷款计划指标5000万元。 2004年底,由于铁路改线、预留市政走廊、滞洪区和群众用地等原因,学院用地规划由原先1700亩调为1028亩。 2004年开始推进征地工作,签订征地协议和支付征地款,目前已同3个村委会签订了征地协议。 2004年年5月省政府审批了第一批500多亩建设用地。 2005年11月,市计委批复同意建设宁德师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地项目。 2005年10月初,市城乡规划局批准了学院校区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宁德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图书馆建设规划。 2006年初第二批603.75亩建设用地已经省政府审批。4月,市城乡规划局审批了单体建筑方案,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 2006年5月,完成了一期建设土方工程招投标,着手校园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今年计划开工校区主入口大门及围墙、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公共教学楼、学科院系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工住宅、风雨操场等,争取2007年秋季新生入住新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