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教育时事

今年中国理性看待高考状元 既不追捧也不再贬低
作者:陈国华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7-31 23:23:01 阅读:1472次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状元的热度似乎不再火爆。北京市日前公布了高考成绩,但教育部门未透露关于“状元”的信息。
  再看南中国的广东,高考成绩及分数线揭晓,尽管高考状元也出炉了,但教育界谈到“状元”时称,“状元”并非中学教学质量的唯一检验标准,关注“状元”应适度。
  纵观今年的“状元秀”,中国对高考状元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高考状元”是高考的产物,每年一次的高考诞生了不少状元。对于高考状元,人们对其的认知很不确定,除了羡慕,还多了几分神秘,至于学校更是把状元看成是学校的荣耀,甚至连商家也盯上了高考状元,各种做秀层出不穷,让人感觉高考状元已经变了味道。
  因此近年来希望淡化高考状元的呼声很高。针对高考状元过度追捧的现状,一些有识之士呼吁给“状元热”降降温,理性看待高考状元,确实很有必要。
  但物极必反,在“降温”的同时,去年针对香港各大学拒收大陆十一名高考状元的现象,却又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过分贬低高考状元,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将他们当作了“高分低能”的代名词,当作了抨击应试教育的“靶子”。
  以公允辩证的态度来看,不管是过分追捧高考状元,还是过分贬低甚至妖魔化高考状元,都失之偏颇,都不是看待高考状元的理性态度。
  从更大的背景看,关注高考状元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作为大一统的高考制度的伴生物,高考状元是个客观存在,自从二十多年前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年年岁岁都在产生。在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的情况下,高考仍然是大多数学子通向高等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并且拥有极大的社会认可度。
  既然一个人偶然中个大彩都让人津津乐道,一个省数十万学生一起考试,最后文理科各产生出一个状元,当然是个了不得的事。对高考状元的周期性关注,不仅仅与好奇心及羡慕心理有关,事实上也体现了我们社会千百年来崇学重教的优良传统。
  以客观而平和的心态看待高考状元,不要追捧他们也不要贬低他们,这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日渐成熟起来的中国教育界,在今年对待高考状元的表现中,就渐渐体现了这一态度。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