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校园

当前位置:首页 >最美校园 >红领巾飘扬

【县市活动】“拥抱亲情 惜福感恩”中队活动设计与反思
作者:阮光清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4-07 15:37:15 阅读:2420次

设计背景: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最永恒的感情。然而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视他们为"小皇帝"、"小太阳",一家人像众星捧月一样,全围着他们转。许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亲情观念淡漠。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们的疼爱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他们只在意别人是否关心自己,对别人却缺少关心和理解。美好的亲情在孩子们的心中已渐渐被忽视和淡忘。亲情教育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设计理念:
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集体、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现代学生个性中暴露出来的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倾向,通过颂母爱、言亲情、亲情对话、拓展亲情、回馈亲情、亲情永驻来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使他们充分感悟亲情,培养他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习惯,以便今后把这种爱的情感转嫁到爱社会、爱祖国,从而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队会,让学生在心灵的颤动中,在平等对话中体验亲情的无私、伟大,感受亲人在自己生命成长中付出的心血,懂得要感激和报答亲人的爱。
2、沟通孩子与父母心灵,在他们之间架起一座理解和爱的桥梁。
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上升到爱集体、爱国家,使学生有一种博爱的胸襟。
活动准备:
1、泡沫墙
2、条幅、记号笔
3、发请柬邀请家长
4、音乐《秋日私语》、《爱的奉献》、《感恩的心》旋律
5、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表演送给亲人的节目

活动过程:        
一、 中队仪式(由中队长主持)
中队长:现在,我宣布,五二中队《拥抱亲情惜福感恩》主题中队活动正式开始。有请主持人。
主持人:今天我们五二中队在这里开展《拥抱亲情惜福感恩》主题中队活动。在活动开始前让我们用热烈掌声请出我们的家长。
二、感受亲情
主持人:孩子是父母亲人的心头肉,浓浓的亲情伴着我们成长,反思自己,我们真得把亲人放在心里了吗?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摸手认亲》。谁愿意参加?往前三步请出五个孩子及家长。现在,请同学们站到布背后,请家长随意站成一排,伸出没有首饰的一只手,放在布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走到妈妈们面前,伸出手,仔细地摸妈妈们的手,如果你认定其中一位是你的妈妈,可以叫出声,并请你拉住她的手,如果你认为你妈妈已被人认走,请你往前一步。
3、主持人:看来,我们与妈妈的心是相通的,妈妈的一举一动全都珍藏在我们心里。(如果全摸对了);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才认出妈妈的手吗?摸着妈妈的手,你有什么感受?采访妈妈:孩子认出了你的手,你有什么感受呢?
三、触摸亲情
主持人:人间最美是真情,人间最真是亲情,人间最值得珍惜的爱莫过于亲人对子女的爱。人间最无私的情感莫过于亲人对子女的情感。我们长大了,我们已经开始行动,昨天,同学们都回家给家长洗一次脚",同学们一定都有很深的感受,谁愿意来谈一谈。
生谈感受
主持人:看着你发红的眼眶,我相信你一定会永远铭记这一次活动。你的家长来了吗?掌声有请家长上台谈谈当时的感受。
家长上台谈:
主持人:一次看似平凡的洗脚活动,竟然令人如此感动,还有同学愿意与我们共享这份收获吗?
生谈
主持人:听着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想,做母亲的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妈妈说说她的心里话。
(家长上前发言)
主持人(采访):您好,孩子提出为您洗脚时,您是怎么想的?
此时,您最想说对孩子说什么呢?
四、亲情对话
主持人:这两个家庭只是参与我们这次活动的一千多个家庭的代表,他们刚才的真挚话语,却能代表我们所有家庭的心声,他们在话中透露出的浓浓亲情,很值得我们慢慢回味。
1、美妙的感觉时时有,可牙齿与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同学们与自己的亲人也有不愉快的时候吧,下面请大家想一想与自己父母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想好的请举手。
(抽三四位学生,每人发言控制在1分钟)
主持人:同学们数落起与爸爸妈妈之间不愉快的事,如数家珍,很多很多,难道我们的爸爸妈妈不爱我们吗?面对同学们的这些困惑,还是让我们来听听做父母的怎么说?下面我们想请两位家长。
家长谈。
2、主持人:其实啊,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不愉快的原因多半是缺少对话,缺少沟通。如果沟通得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时候,往往会创造奇迹,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对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儿子之所以能生还,就是他们父子俩都坚信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的在一起。"这对父子是多么心心相印啊!
五、亲子互动
1、主持人:同学们,家长们,你们彼此了解吗?尤其是在面临痛苦抉择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有请辅导员,
2、辅导员: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测试,请我们每一个同学、家长都做好准备。
音乐(秋日私语)慢慢响起。
辅导员: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有很多很多美好的愿望,请把右手放在胸前,默默的问自己,你最想得到什么?是爸爸的健康,妈妈的微笑,是儿女的学业有成,是得到一件向往已久的礼物,还是与自己的亲人守在一起……来,慢慢地睁开眼睛,请在纸上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五个愿望,其中两样必须是自己和自己的"某某亲人"。看着你们眼里的笑意,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幸福,多么美好呀!来,把它抱起来,贴在胸前,紧紧地,紧紧地……可是现实生活不可能完美,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只能留下二样,来,让我们先划去一样,只有二十秒的思考时间,请记住,你的右手虽然只轻轻地一划,但一旦划去,这样东西就真的在你的生活中消失。如果你划去的是朋友,那么在你一生剩下的日子里,你就再也没有了朋友,再也没有了朋友的呵护关心?假如你划去了其他的呢,这样东西也一样会在你未来的生活中消失!来,深呼吸,再划去一样,只有三项了,怎么办?如何取舍?没办法了,手动一动吧,划吧,从此你不可能再拥有他了
3、主持人:在划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联想,请同学们或家长们谈谈。
4、(请两三个同学谈谈感受)
5、主持人乙:看着同学们做出的痛苦选择,虽是一种假设,但可以看出同学们心中已有了爸爸妈妈的位置,甚至超过自己的份量,面对这种情景,我们的家长也有很多感受要说吧,谁先说?
6、(对应请两三个家长谈谈感受,背景音乐《懂你》或钢琴曲)
主持人:多么感人的话语,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几位家长的肺腑之言。面对着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六、感恩亲情
1、主持人:看着同学们眼中含着的泪花,我想到了上学期寒假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通信,有这么一句话让我们感动了"孩子,养你十年、二十年不求有所回报,但愿你健康、快乐"相信大家有很多话,埋在心里很久很久。今天,我们的父母也来到了队活动现场,如果你想对父母说,就请你们站在父母面前,深情地看着她,拿出我们为亲人准备的礼物,走到面前,深情再深情地说我爱您!用你的方式告诉他你的心里话,可以是一句深情的话语,可以是一首奇丽的小诗,可以是一首动听的歌……
2、各小队表演节目 
《世上只有妈妈好》、给家长一个深情的拥抱、送上亲手制做的亲情卡、对家长说一句话
七、拓展亲情
主持人:有很多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也给了我们深深的情,浓浓的爱,你一定还记得吧!是呀!我们已经在慢慢地长大,我们已经开始行动,还记得吗?去年印尼发生海啸,我们原来四年三班的同学们在班干部的组织下自发为印尼海啸灾民捐款的事吗?当时,记者采访了我们同学,我们骄傲地说我们要让祖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民与我们共享人间亲情!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满怀深深的情,在这红幅上许下我们的承诺:亲情永驻,爱满人间!(音乐(爱的奉献)
八、辅导员小结:
孩子们,看着你们发红的双眼,听着你们含情的话语,我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老师们也感动了。孩子们,在享受亲情的同时别忘了珍惜亲情,感恩亲人,回馈亲情哪!更别忘了我们今天的承诺:亲情永驻,爱满人间。最后,让我代表五二中队再次谢谢家长们的光临,祝所有的家庭幸福安康
九、呼号、退旗
十、活动结束
  
反思:现代的孩子是幸福的,就像人们常说的掉进了蜜罐子。可是孩子们对这份幸福已经麻木了,他们觉得拥有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有人预言,这一代将是贫穷的,因为他们缺少对亲情的回应。基于这点,我们二小把亲情做为我们的校本课程予以开发。二年了,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去思考,去行动。功夫没有白费,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变了,他们懂得爱父母,爱亲人,懂得去感恩这份情感。也正因此,本次队会课我把主题确定为"拥抱亲情   惜福感恩"。
 这一节课我紧紧地扣住队会课特有的特点,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有所感悟。要让孩子们感动,辅导员自己必须感动。当我红着眼眶讲述自己与亲人的故事。一种浓浓的感动洋溢于整个教室。孩子们说出了心里话,家长们与孩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孩子们的眼眶红了,家长的眼泪出来了,"妈妈,我爱您!""奶奶,我不会再嫌您罗嗦了!""孩子,你是我的希望,为了你的健康成长,妈妈可以付出一切!"……听课的老师也不由自主地揉起眼睛。抓住这个契机,让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亲人深深的感恩。课要结束了,孩子们把自己心中的感受,把自己的愿望伴随着《爱的奉献》旋律,化为红幅上的"亲情永驻,爱满人间",让所有的老师,让所有的家长为孩子们的誓言做一份见证。感动,无疑成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多少会留下一点遗憾。细细地反思,我找到了这节课的主要弊端:1、很想很想上出一节好课,很想很想展示自己的风采,心太大了,队会的主题太泛了,整节课,只是重在引导学生去感恩,去回馈,而惜福方面挖得不够。2、在选择这个环节,很多家长都说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而很多孩子在纸上写的是亲人们,让他们慢慢地划去一个又一个,这么艰难的抉择,对孩子稚嫩的心灵而言,是否太过残酷?
课虽然已经结束,给我带来的思考很多很多。做为辅导员,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选择最佳的切入点,"润物细无声"地陶冶着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将是我永远的思索!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